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朗诵是“培根铸魂”重要载体之一,应持续普及-LMLPHP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凯丽带来了三份提案,其中关于推进朗诵艺术普及的提案受到了广泛关注。多年来,除了影视剧与话剧表演外,张凯丽也一直活跃在朗诵舞台上,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真善美的艺术精神传递给更多观众。

今年以来,张凯丽多次参与到朗诵节目的演出中。1月3日晚,中国唐宋名篇朗诵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她和同行们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唐宋风骨”的诗意开年演出,“主题鲜明的‘唐宋名篇朗诵会’1999年春节在北京首演,至今已经上演了整整二十年,久演不衰,演出数百场,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张凯丽告诉记者,她与众多艺术家身体力行,力求用最专业的朗诵水准,带领观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在今年央视元宵节特别节目中,张凯丽还参与了朗诵类节目《中国阻击战》的演出,“当站在舞台上面对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席时,我的脑海里却浮现出了连日来看到的千千万万个震撼、动人的画面,泪水不住地在眼眶打转,观众也产生了共鸣。”张凯丽至今记忆犹新,节目一结束就上了微博热搜,在网上的二次传播中又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朗诵艺术近些年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接受与喜爱。张凯丽也做了大量相关调研,就“朗诵进校园”活动来看,以北京为例,很多中小学校都组织过名家朗诵讲堂、朗诵比赛、朗诵兴趣班、朗诵团体,学生们的热情也很高涨。孩子们还此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真正的魅力。

张凯丽认为,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门类,朗诵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及途径,不仅发挥着其本身的艺术功能,更越来越重要地发挥着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比如,朗诵艺术有助于中小学生语言感知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全民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普通话的推广;有助于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有助于文化自信的提振”。

为此,她建议多措并举,深化推广普及朗诵艺术。

张凯丽表示,应深入推进“朗诵进校园”活动。在教师配备方面,应吸纳更多专业人才,以满足教学需求及质量,避免师资不到位而“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朗诵是“培根铸魂”重要载体之一,应持续普及-LMLPHP

同时,还应广泛开展“朗诵进万家”活动。一方面可以推动文化薄弱地区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助推方言区的普通话深入推广工作。“当然,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意味着对方言的取代、摒弃,两者的发展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应更加关注到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所以,广泛开展此项活动不仅有助于普通话更进一步的推广,也有助于地域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她解释到。

“加大朗诵艺术相关社团的扶植力度也很关键。”她说,目前,在文联的指导下,很多省市都成立了朗诵协会,但各地朗诵协会的发展及受重视程度不一。发展得好的协会经常活跃于人民群众中间,发展得弱的协会也有各自的阻力及障碍,希望各级文联能帮助协会一起排除阻力与障碍,使其得到更良好的发展。

她还建议戏剧表演工作者、广播电视主持人组成志愿者队伍,在以往的基础上,定期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为大家带来持续带去高水平的艺术享受。同时,建议文化部门组织群众性朗诵大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起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等也应参与其中,助力推广传播。

张凯丽还建议开展“一带一路诵读行”活动。建议文化、教育部门组织艺术家、专业人士,沿一带一路沿线进行展演交流研讨,借万里丝路的地域优势与文化心理认同感,一方面将中华传统文化播撒向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让不同文明之间产生新的火花,“‘和而不同’之中,我们的文化自信能得到更好地彰显。”说到这里的她有些激动。

“编写、录制一批诵读出版物也很重要。”她认为,文化、教育部门及出版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士,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编写、录制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诵读类出版物,反映新时代的心声、展现新时代的面貌,传播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她还建议,文化部门应对与朗诵相关的活动予以大力支持、指导,排除政策、制度上的障碍及阻力。教育部门应对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朗诵课程予以规范,避免水平良莠不齐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对“朗诵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化、常态化予以政策支持;对校园开展的朗诵活动予以鼓励。

“我希望通过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来为朗诵艺术更加普及化而助力,这也是我履职尽责的使命及义务。”她的话语中饱含了对深入推广朗诵艺术的热情。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名文艺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几年来,张凯丽提交了多份涉及文化艺术领域的提案,她也表示,要尽最大努力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鼓与呼,这样才不愧于政协委员的身份,不愧于自己深爱的文艺事业。

图文综合自:人民网、《小康杂志》

05-26 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