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放入海,海鲜还能吃吗?-LMLPHP

日本政府当地时间13日上午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

距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已过去10年。十年前,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和福岛核泄漏,造成上万人死亡。随着核污水与日俱增,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预计到2022年9月将达到储存罐上限137万吨。

多年来关于核废水的讨论迎来一个重大节点,但至今仍未能从核事故灾害中得到完全恢复的灾区居民和渔业相关人士,对该做法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示严重担忧。如何消除负面影响并提供补偿将成为今后的首要课题。

据悉,在开始排放核废水前需要大约2年时间开展设备施工工作。由于核废水中含有以目前技术手段无法去除的放射性物质“氚”,需要用海水稀释后排放。如渔民因负面影响遭受损失,东京电力公司将给予赔偿。

据《朝日新闻》此前报道,日本政府工作组曾在2016年提出5种处理污水的方案,包括置于地质层中、以蒸汽形式释放等,但之后分析发现将污水稀释后排入大海是所有可行方案中花费最低、也是最快的方式。

据健康时报报道,在福岛处理后的污水中,科学家发现污水中还存在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包括铯134、铯137、碳14、锶90、钴60等物质。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放入海,海鲜还能吃吗?-LMLPHP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对人和生物有影响么?海产品还能吃么?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刘恩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说,核污水排入大海是会对我们有影响的”。

海洋生物不仅可以通过新陈代谢从环境中吸收和积累放射性物质,从而成为放射性物质的携带者与传播者,在受到核物质污染的区域,生物通过洄游或漂流可以将污染物质带到非污染海区,而且可以经由食物链传递,在高营养级生物中富集和传递。

“人类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海鲜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到人类。”刘教授解释。

人类通过食用海产品,间接地摄取了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证明,长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有可能使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超过允许量,引起慢性射线病等疾病,造成血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

早在2012年,德国的海洋研究机构GEOMAR(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就通过电脑计算得出,从排放之日起,只需要57天,日本核污水的放射性物质就能扩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区域;仅需3年,核废水的辐射将影响到美国和加拿大的沿海地区。

针对该研究结果,刘教授表示,该研究是基于海洋环流等因素来预测的放射性元素扩散速度。虽然海洋有自净化的能力,但是,如此大规模排放,肯定会对海洋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4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日本拟决定核废水排海一事答记者问时表示,为维护国际公共利益和中国人民健康安全,中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严重关切,要求日方切实以负责任的态度,审慎对待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

据央视网此前报道,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一旦被排入大海,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首先将受到影响,特别是福岛县周边局部水域,之后污水还会污染东海。一家来自德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计算结果显示,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响。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健康时报

04-13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