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人们欣赏的不仅是汉字形态之美,线条书写之美,也是字里行间的情感,见字如面的温暖。正于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六书之上:中国汉字的多重性情绪表达”展览,以百年来中国文人书法的墨宝真迹,解读文人书法的情绪表达。展品之中,陈独秀狱中题赠刘海粟的墨宝尤为引人关注,折射出陈独秀与刘海粟鲜为人知的交往。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刘海粟则开绘画风气之先,是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他们相互仰慕,相互敬重,在动荡历史岁月中结下深厚友谊。刘海粟与陈独秀的初识,是在1921年。这年年初,刘海粟应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邀请,北上讲学。不久,蔡元培因病住进一家由德国人主办的医院,刘海粟闻讯后前去探望,不想在病房内邂逅了同样来看望蔡元培的陈独秀。彼时,陈独秀正以五四运动的领袖和《新青年》杂志的主编而名闻全国,刘海粟则因为在上海创办美术专门学校和主编《美术》杂志而轰动华夏。他们一见如故。此后,陈独秀因从事革命,经常到上海布置和开展政治活动,每有空暇,总要去刘海粟那里叙旧,由于交往日密,他们的友情也愈益加深。
此次展出的一件墨宝,是1932年陈独秀即兴为去狱中探望自己的刘海粟所作的一幅对联,书有“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上款是“海粟先生雅教”,下款为“独秀”。彼时,刘海粟旅欧归国回到上海,听闻陈独秀遭国民党政府逮捕,被关押在南京第一监狱,内心非常牵挂,不顾旅途劳顿,决定独自前往南京探访身陷牢狱的陈独秀。阔别多年竟然在监狱内重逢,他们互相问候,各抒己见。陈独秀对刘海粟的“模特儿风波”做出了高度评价,刘海粟则对陈独秀这些年来为新中国作出的努力表达了倾佩之情。临别时,刘海粟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笔墨和宣纸请陈独秀题字留念,陈独秀于是即席挥毫,留下这件书法。陈独秀的书法汪洋闳肆、卓尔不群,早期《向导》杂志刊名即出自他之手,这件对联字里行间则更浸润着艰难处境中的乐观精神,日后曾在刘海粟百岁华诞时首次展出。
事实上,刘海粟所绘的一幅《黄山孤松图》上,同样留有陈独秀在狱中的题词,成为他们友谊的生动注脚。1935年,刘海粟“三上黄山”写生归来,再度前往狱中探望陈独秀,带着自己刚创作的《黄山孤松图》与好友共赏。刘海粟在该画题记中写道:“乙亥十一月游黄山,在文殊院遇雨。寒甚,披裘拥火犹不暖,夜深更冷,至不能寐。院前有松十余株,皆奇古。刘海粟以不堪书画之纸笔,写其一。”陈独秀仔细欣赏了刘海粟这幅似在述说思念和牵挂的画作后,触景生情,挥笔写下:“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孤与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图。”为了避嫌,他又在诗下加注道:“此非调和折衷于孤与不孤之间也。题奉海粟先生。独秀。”刘海粟得此诗款,对《黄山孤松图》更是珍爱有加。此外,沈恩孚、蔡元培也均在此幅作品上留下墨宝。因此这件《黄山孤松图》成为艺术史上颇为独特的一件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