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正在改变城市的运转轨迹。在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指导下,由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今天正式亮相。未来将聚焦治理数字化,从战略研究、展示交流、共创合作等方面,探索上海数字治理新经验、形成超大城市数字治理新模式。
n型研究机构和斜杠空间,创造无限可能
“网罗万象,聚数成海。”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将定位为n型研究机构和斜杠空间,即代表无限可能,又展现多方共建共治共享。
作为上海“一网统管”的策源地和试验场,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将围绕城市数字治理和“一网统管”开展战略研究、案例汇集、专家研讨、模式总结和理论提炼,结合技术研发和攻关试验,不断创新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数字治理的“上海经验”和“中国故事”。
同时,研究院还将打造为城市数字治理的共创空间和训练营地,不仅推动合作伙伴共享空间进行联合研发,还要组织训练营活动、为数字治理培养和储备人才。
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还要搭建为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会客厅和立交桥,将接待国内外参访交流,展示和传播上海“一网统管”最新成果,并通过论坛、沙龙、发布会等形式,开展跨界互动,打造数字治理政产学研共同体。
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院长刘九评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与复旦DMG实验室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研究院也将借助复旦DMG实验室在战略研究、活动策划、传播推广、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助力研究院快速起步加快成长。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院惠志斌表示,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将可以让每个人真正都能在城市找到发展空间,找到兴趣相投的一群人,在这个时代里面更好的生活。
据悉,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的成立顺应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也是政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制度创新模式。记者了解到,研究院这一平台,将在政府、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开展有效合作,结合专业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数字技术和政府治理理念结合。同时,在战略制定层、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等维度上,着力于理论框架搭建、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生态构建等方面,发挥辅助决策、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功能,以促进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发展。
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
上海,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具有复杂巨系统的特征,也更需要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表示,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必须充分运用数字化方式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网统管”正在为市民生活赋能。现场分享了这样一则故事:今年徐汇区“一网统管”5G智能巡查车进行了内部车载硬件和后台算法模型的大规模升级,有次小区疑似发生火情,巡查车赶到,车上最新配备的无人机将视频实时传回指挥大厅,帮助指挥长直观了解火情情况、指导疏散路线、指挥调动人员现场应急抢险。这样的智能识别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弥补人工巡查范围频率不足的短板,让城市运转更加安全。除了高性能GPU、5G智能芯片、无人机等硬件设备外,智能巡查车还集路面病害识别、店铺装修、街面暴露垃圾等19类算法模型于一体,识别准确率在80%以上。
对于防控高空坠物,如今一块智能手表就可以解决问题。目前,上海以一栋楼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对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的最新探索与创新实践。华为上海云与计算市场部部长许波欣在现场介绍,倘若大楼出现开窗行为,就会实时呈现在大楼的1:1数字孪生智能平台上,安装在窗户上的物联传感器就会给保安的智能手表发送预警,以便保安及时到现场处置。不仅如此,如果在处置过程中,发现已经产生坠物,可以通过一键上报按钮,主动将事件上报到区城运平台,自下而上发起应急响应管理。“这样一来,从市场主体内部闭环、到城运闭环、再到应急处置闭环的过程就形成了。”通过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的融合,打造出1:1“活”的大楼数字孪生,构建了大楼的数字生命体征,实现了城市治理的实时预判、实时发现、实时处置。
随着城市数字治理的发展,专家学者也在现场讲述了自己的看法。世界经济论坛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中国区代表徐亚敏表示,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隐身”在每个人需求与行为逻辑的背后,要更加注重数字安全,这样才能赢得市民的信任。华为上海云与计算总经理张英梗表示,希望未来上海变成虚实结合的“平行世界”,既能感知现在又能预知未来,逐渐推动城市智能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