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种排行榜上的儿童科普书籍多数都是引进国外的,新时期更需要国内原创文学、科普类书籍,把加强少年儿童生命教育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少年儿童生命健康教育、推动相关文学科普读物进校园》的提案。
魏玉山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加大对少儿文学及科普读物的创作、出版的支持力度,对出版单位、学校开展此类阅读推广予以支持等。
魏玉山坦言,因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打乱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同时,对出版界也有不小的冲击。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发行,大多数实体书店在疫情中关闭或者人流锐减;其次是印刷,很多印刷企业没法复工,有了订单没人印,产业链上的纸张无法及时供应、图书没法及时发货;最后受到影响的是出版社,图书不能印、不能发、不能销售,出版社虽然还可以做编辑、组稿工作,但是生产和销售受到影响。疫情对各环节的影响程度还没有完全显现,有些还在深化。比如出版社发出去的图书有多少销量,还有多少退货,目前不能完全定损。
魏玉山在此次疫情中经过思考,认为疫情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每个孩子都是这次疫情的经历者、体验者,而不是旁观者。“这些体验和经历,对于处在生命历程中重要发展期的少年儿童影响非同小可”。
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强调“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
魏玉山发现,目前市面上缺少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尊重少儿阅读规律,出版相应的文学及科普类书籍。如何让少年儿童通过阅读了解自然、认识地球、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并从小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倡导健康文明生活的时代新人,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如何加强原创儿童文学、科普类书籍作品?魏玉山认为,创作是出版之源,首先作家要重视此类题材的创作,其次出版社的编辑要有意识地策划生命教育等科普类图书选题。“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出版集团,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优秀的儿童作家、学者等创作此类题材的作品。”
同时魏玉山强调,加强少年儿童生命教育,相关文学、科普类书籍出版后还要有意识地做好推荐与推广工作。“作品如果没有真正地走到孩子们中间,教育儿童意义就没有办法体现。推动文学、科普类少儿读物进校园,走到孩子身边去,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学校等共同发力。”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因此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尊重少儿阅读规律,出版相应的文学及科普类书籍,满足儿童阅读的需求也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
鉴于此,魏玉山建议,各中小学学校、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基层图书馆等,集中采购儿童生命健康教育、文学、科学、环保等相关书籍、影视影像资料及数字出版产品等,并组织对少年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阅读指导。
同时鼓励电台电视台、网络社交平台、各种新媒体等大众媒介,增加生命科学、环保科普、美丽中国类文学科普读物的推荐、解读、播放、传播。让大众特别是家长意识到生命科学、文学科普对少年儿童的重要性,让儿童通过不同渠道认识生命健康的科学性。并且中小学学校应将生命健康教育纳入课程,编选强化生命健康教育书籍和数字产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生命、敬畏自然、崇尚科学的观念。
最后支持少儿文学科普读物国际交流,在全世界儿童心目中传播“环保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美丽地球。
综合自未来网教育新闻、网易新闻、新京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