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2280万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助高校成果转化率提速,为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杨浦区制定了这样20项措施-LMLPHP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今天上午,上海市杨浦区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大会在杨浦区政府召开。会上,杨浦区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本区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发挥高校的创新资源优势、提高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提升大学科技园发展能级、加强大学科技园对外合作、推动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等五个方面,制定了20项具体措施,这也意味着杨浦区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进入全面协作联动期。其中,为了提高高校成果转化率,杨浦区将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首期规模2280万元,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进一步研发转化为可实现产业化发展、具有市场价值的专利及产品。

首期2280万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助高校成果转化率提速,为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杨浦区制定了这样20项措施-LMLPHP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每年最高500万元补贴,吸引企业利用高校科研资源

加大高校资源开放共享力度是《实施意见》中的重要内容。杨浦区将探索高校图书馆文献对科技园企业开放共享的有效模式,支持大学科技园在公共空间建立小型图书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平台作用,挖掘高校可供共享的仪器设备,筹建大型设备共享的实体平台,探索仪器设备所有者、保管者、平台方三方利益共享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整合高校可供共享的专利成果等科技资源和服务数据线上开放。杨浦区每年还将安排最高500万元的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双创券补贴,支持企业利用高校科研资源。

在高校成果转化方面,围绕电子信息、现代设计、医工交叉、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将落实专项资金支持,落地一批由高校、大学科技园共建的创新策源功能性平台,持续输出高端产业化创新项目。此外,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探索区内高校成果在大学科技园落地孵化绿色通道,推动高校成果技术进场交易。

同时,杨浦区大学科技园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力和发展能级。根据《实施意见》,杨浦区将在大学科技园周边尝试建设校、园、企、社联合实验室,探索由企业出资、学校出智、科技园提供管理服务、社区提供基础保障的多方协作模式。设立“上海杨浦科技园联合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最高达3亿元,通过资本投入支持杨浦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迅速成长。推出“全生命周期”质量服务标准体系,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金+基地+人才”“优质项目挖掘+精准服务对接”“科技+金融”的全周期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大学科技园为高校师生开辟距离近、成本低的创新创业活动场地,为“快速成长”企业提供适宜后期发展的办公场地;加强大学科技园对外合作,推动高校科研能力和双创孵化能力向外辐射和溢出。

首期2280万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助高校成果转化率提速,为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杨浦区制定了这样20项措施-LMLPHP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未来5年,将形成1-2个产值规模达千亿级创新创业集聚区

从2000年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式挂牌成立起,20多年来,杨浦区坚持大学校区、公共社区、科技园区“三区联动”,大学、产业、创新与城市“三城融合”的核心理念,初步形成了同济科技园“设计产业集群”、复旦科技园“复旦创新走廊”、上理工科技园“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财大科技园“财大金融谷”四大产业集群,在培育高校源头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凸显品牌溢出效应、联动区域创新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未来,杨浦区将进一步优化大学科技园功能布局,探索区、校、企、社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力争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到2025年,在全面拓展大学科技园发展内涵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全力建设2-3家在上海市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学科技园示范园,助推15-20家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孵化1000家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云集10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形成1-2个产值规模达千亿级的创新创业集聚区。

首期2280万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助高校成果转化率提速,为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杨浦区制定了这样20项措施-LMLPHP

会议现场,杨浦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区内7所高校共同签署了《关于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上海技术交易所与复旦科技园与同济科技园两家试点大学科技园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上海技术交易所在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的专业性,从协助梳理科技成果管理及孵化体制机制着手,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加强资源共享、数据互联工作,加快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04-30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