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口、全区域,“十四五”上海民政工作缘何提出这一新概念-LMLPHP

不止于贫困人群、特殊人群,还要统筹考虑城乡、户籍、年龄、性别等不同人口结构;从中心城区到近郊、远郊,甚至是长三角区域,以群众需求为核心统筹推进民政工作。

上海市民政局长朱勤皓今天做客上海新闻广播“民生访谈”栏目,在谈及“十四五”时期民政工作时,用了“全人口、全区域”这一新名词。为何提出这一新概念?在朱勤皓看来,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民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在许多人看来,民政服务对象主要聚焦在部分需要保基本、兜底线的特殊人群。譬如,困境儿童、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等。在“全人口”新目标下,上海民政部门工作将在传统服务对象基础上进行拓展。这也意味着,民政的政策体系,是基于全人口范围,综合考虑所有市民利益前提下的公共政策体系。

以养老服务为例,受惠人群更多、范围更广的项目被列入优先级。围绕老年人的“养”“食”“居”,我们可以从一串有温度的数据中读到这一政策导向。至“十四五”末,上海要建成50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助餐服务日供应能力达到25万客、为2.5万户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进行居住房屋的适老功能改造。

全人口、全区域,“十四五”上海民政工作缘何提出这一新概念-LMLPHP

在实践过程中,上海探索以资金分摊多元化的方式,尽可能为更多人提供服务支持。以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为例,上海探索“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引导和支持包括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等特殊群体在内的全体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试点至今,已有6000余户家庭完成改造。今年,这一试点覆盖至全市16个区51个街镇。

在“全人口”之外,上海还提出了“全区域”。对此,朱勤皓解释说,城市被区隔为中心城区、近郊、远郊等不同的发展空间。在“全区域”目标下,上海不仅前瞻性思考行政区划与开发区、功能区、新城等关系,还将兼顾本市及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全人口、全区域,“十四五”上海民政工作缘何提出这一新概念-LMLPHP

以服务供给为半径,以地域空间为载体,以群众需求为核心,“十四五”时期,民政工作将统筹推进。特别是,在“全人口、全区域”新目标下,工作手段也将更趋多样化。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打破空间、距离限制,更好回应群众需求。

05-06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