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其“阳明心学”在当时即产生巨大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关注。而他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可谓文治武功皆冠绝一时。王阳明生于1472年,卒于1529年,享年57岁。去世时,他已经被病情困扰许久;若非疾病,他的寿命可以更长久的话,无疑能在历史上留下更多印迹,做出更大的贡献。那么,王阳明究竟死于什么病呢?
▲[明] 蔡世新绘《阳明先生小像》,体貌清癯,神态洒然,而微带病容
王阳明应该是一位肺结核患者。
上图是上海博物馆藏《阳明先生小像》,是王阳明最为满意的一张画像。作者蔡世新,号少壑,赣州人,画家,王阳明弟子。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期间,蔡世新为他画像,王阳明非常满意,因为王阳明“骨法棱峭”,所以画像不好画,以往的画像均不称心,唯独蔡世新所作,王阳明觉得符合自己的形象。
王阳明的特点就是瘦,清癯颇有风度,然亦不掩病状。查《王文成公全书》有他晚年病重时亲笔撰写的《乞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提到自己身患“咳痢之疾”,按《千金方》及《外台秘要》均有咳痢,但皆儿科病。那么王阳明的“咳痢之疾”是什么?
先看《乞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内容,此为王阳明病重之际给皇帝的上疏,恳请回原籍余姚养病,实际上是已经垂危,乞归葬耳。文曰:
臣自往年承乏南赣,为炎毒所中,遂患咳痢之疾。岁益滋甚。其后退伏林野,虽得稍就清凉,亲近医药,而病亦终不能止。但遇暑热,辄复大作。去岁奉命入广,与旧医偕行,未及中途,而医者先以水土不服,辞疾归去。是后既不敢轻用医药,而风气益南,炎毒益甚,今又加以遍身肿毒,喘嗽昼夜不息,心恶饮食,每日强吞稀粥数匙,稍多辄又呕吐。当思恩、田州之役,其时既已力疾从事,近者八寨既平,议于其中移卫设所,以控制诸蛮,必须身亲相度,方敢具奏。则又冒暑舆疾,上下岩谷,出入茅苇之中。竣事而出,遂尔不复能兴。今已舆至南宁,移卧舟次,将遂自梧道广,待命于韶、雄之间。新任太监、总兵,亦皆相继莅任,各能守法奉公,无地方骚扰之患。两省巡按等官,又皆安靖行事,创涤往时烦苛搜刻之弊,方务安民。今日之两广,比之异时,庶可谓无事矣。臣虽病发而归,亦可以无去后之忧者。夫竭忠以报国,臣之素志也。受陛下之深恩,思得粉身虀骨以自效,又臣近岁之所日夜切心者也。病日就危,尚求苟全以图后报,而为养病之举,此臣之所大不得已也。惟陛下鉴臣一念报主之诚,固非苟为避难以自偷安,能悯其濒危垂绝不得已之至情,容臣得暂回原籍,就医调治。幸存余息,鞠躬尽瘁,以报陛下,尚有日也。臣不胜恳切哀求之至。
值得注意者:
1. 王阳明自述病发于抚平南、赣之时,此为1516年事,则可推断患病长达13年以上去世,是慢性病。而且主要病症是呼吸系统疾病。
2.王阳明自述病状有咳嗽、浮肿、恶心呕吐、食欲低,且有“痢”字,可见还有腹泻。以上病状似接近肺结核,浮肿是电解质紊乱导致,腹泻则是含结核杆菌唾液影响肠胃所致。王阳明体型的瘦削也符合肺结核患者外观形象。
3. 王阳明提到每逢炎热则病况加重,夏季的确为肺结核病情加重的季节。
王阳明上疏后等不及皇帝回复,立即动身前往原籍,但尚未到家,嘉靖七年(1528)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病逝于南安府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遗言,王阳明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遂病逝。
中国历史上肺结核一直是严重的传染病,死于此病的人极多,而王阳明算得上最著名的人之一。
——摘自《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