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成立,创新机制攻坚“儿童脑”关键问题-LMLPHP

“儿童脑”究竟暗藏什么“密码”,与儿童心理、发育行为乃至疾病有何关联?5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正式签约,宣布合作成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创新机制攻坚“儿童脑”关键问题。

“当今世界对脑科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学术界普遍认为对脑的研究是自然科学的终极疆域。然而,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尚存差距,尤其对‘儿童脑’的生理病理研究甚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称,自2017年获批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伊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开始谋划如何基于国家中心的发展定位推动儿童认知活动的探索与研究,“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追求大成果。”

据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将力推全新机制,基于“基础-临床协同创新”路径,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七大临床科室,与交大基础医学院六大脑科学基础研究团队强强联手,主动对接即将启动的“上海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幼童、青少年脑智发育平台建设任务。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首任主任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徐天乐教授担任。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将重点聚焦“发育脑”与“儿童疾病脑”两大研究方向,开展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旨在通过对大脑与认知、情感、智力等关系的探索与研究,解析中国儿童脑智发育的独特规律,从而为提升中国儿童智力开发与发展水平奠定科学基础。与此同时,针对青少儿心理障碍、多动症、常见生长发育问题等与脑相关的疾病找到循证、评估和干预措施,也为AI模拟人脑算法创造发展前景。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首批重大攻关项目包括六大课题:

——儿童多动症神经环路机制和营养对其促进作用研究:

将致力于儿童多动症大脑神经环路的发育、组装和功能研究,尤其聚焦于高级认知功能-视觉注意-的分子、细胞及环路机制。

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在全脑范围构建与选择性注意缺陷相关的大脑结构的精细解剖学连接图谱和功能学连接图谱,有望发现可应用于临床的精准评估多动症的电生理/脑功能的新技术和特异的生物标志物。

同时,探索微量营养素在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早期预防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神经环路机制。

——睡眠对脑发育、脑认知以及行为发展的影响研究:

整合基础脑科学和人群队列研究,系统开展感知觉、学习记忆、社交行为等基础认知和共情等高级认知原理及其在疾病状态下障碍机理的研究,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形成早期脑保护和脑促进策略。

——儿童脑发育与遗传内分泌疾病临床及机制研究:

主要聚焦Börjeson-Forssman-Lehmann(BFL)综合症、歌舞伎面谱综合症、德朗热综合征、Noonan综合征、低血糖相关遗传病等临床队列研究,及相关基因参与脑发育的致病机制研究,有望探明儿童脑发育障碍调控新机制及干预靶点。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研究:

探索各种离子通道在难治性癫痫异常网络发生中的作用,并深入探索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对突触可塑性及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从而揭示难治性癫痫脑网络改变规律及潜在的发病机制,并为发展预防及治疗性药物提供确凿的理论依据;同时研究生酮饮食在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中的作用机制。

——麻醉与大脑发育受损关联性研究:

针对长时间、高浓度或反复接受手术麻醉是否可能会对大脑的发育产生影响,将采用分子生物学、膜片钳电生理记录以及光遗传学等技术,研究兴奋性神经网络转换及其紊乱在全身麻醉药神经发育毒性中的作用。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相关脑病研究:

先心病术前和术中因缺氧缺血造成脑发育损伤,造成“先心脑病”,目前研究组已发现在脑白质中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先心脑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进一步研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分子及离子通道机制,阐明先心脑病的细胞和分子学基础,尝试通过相应技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预防和治疗先心脑病。

05-28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