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滚动实施打通省际待贯通路段专项行动,提升省际公路通达水平。
昨天(28日)上午,在沪苏交界处的杨湾村,十余台大型工程车辆紧张作业。青浦区东航路(沪青平公路——江苏省界)新改建工程如今已完成形象进度的50%,并将于9月底前完成施工,比计划提前了3个月。
这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后,重点关注的第一条省际“断头路”打通工程。青浦东航路与吴江康力大道提前牵手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示范区人不断攻坚克难、积极推动制度创新的勇气担当。
“空白处”牵出共同审批新举措
杨湾村有不少人家的亲戚朋友,都住在“隔壁”的吴江莘塔地区。以往,要去莘塔,开车的话往往要绕道G50高速或318国道,比咫尺之间的直线距离多出了十几公里。
只有交通实现互联互通,才能促进资源、人才等要素流动,实现人悦其行、物畅其流。长三角一直将打通省际“断头路”放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位置。两年前,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部门首批梳理出的17条省际断头路中,东航路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元荡湖水的存在,贯通工程的最优选择是在湖湾处新建一座跨度为180米的元荡桥。对于桥梁人而言,这点跨度可谓“小菜一碟”,但现实操作中,遇到了巨大的困境。
“建桥需要水务部门审批,可谁是审批主体?审批需要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需要出具桥梁防洪评价报告,有的则不需要,按谁的标准?类似的‘跨省界行动’在政策法规上往往是空白。”全程跟踪元荡桥项目协调工作的示范区生态和规划建设组组员沈永飞告诉记者。
示范区执委会主动承担起协调责任。沈龙飞先与太湖管理局充分沟通,随后又在长三角反复调研。他意识到,审批可能和上海市、江苏省、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等多级政府的水务部门都有关系。这么多机构如果不加以协调,将会极大影响审批效率。此时,示范区执委会的平台优势就发挥出来,从推进工作便利高效层面出发,各方最终同意,由苏州市委托上海市进行审批,按照最优标准报送材料。行政审批许可盖上海和苏州的两个章,实现“共同审批”“共同监管”。
“这便是示范区在跨省审批方面的制度创新。”沈永飞说,“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新标杆、新高地、试验田、新典范。要紧扣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核心使命。示范区人的身上有着敢闯敢试的创业者心态。”
“现在想到最多的就是‘共’字”
审批的问题解决了,但打通“断头路”依然困难重重、
最突出的原因,在于用的是“两张图”。
上海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东航路新改建工程项目经理姚侹告诉记者,在连接东航路和康力大道的过程中,江苏和上海的路段在规划时除了双向四快二慢这点保持一致外,很多建设细节都不统一:性质需求不同,江苏段按市政道路建设,上海段按公路建设,存在有无人行道区分;前者路肩石准备用大理石,后者准备用混凝土,前者绿化想种北美红枫、后者想种香樟;此外,路灯、公交站台、桥梁栏杆也不一样……如果各顾各的闷头建设,将来将会出现出现明显的分界线。这怎么能行!
好在,示范区内一体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经过协调,在标准不同时选取较高标准,只用“一张图”,各方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
姚挺也感觉得到,示范区人“现在想到最多的就是‘共’字”。
为尽可能消除疫情对工期的影响,复工之后,姚挺团队“火力全开”:工人数量增至100多人,挖机比年前增加了6台,半幅施工改成整幅施工。让他更加欣喜的是,项目在吴江境内的施工获得当地全力支持,两地项目组的沟通交流愈加频繁,实时对接设计样式和施工进展。
目前,东航路二期(沪青平——沈砖公路朱枫公路)也处于专项规划方案阶段。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东航路的通达性,东可延沈砖公路至松江区,南可延朱枫公路至浙江省,北可延朱枫公路进入上海高速路网。从路网上实现多个区域一个整体,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今年,示范区项目进入密集施工期。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探索,我们可以把积累的创新经验固化下来,以利于推广分享。”示范区生态和规划建设组组长刘锋向记者透露,今年年内,“打通省际断头路实施机制”有望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