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连环画《火种》,他的画作还曾首度搭载飞船遨游太空-LMLPHP

“尽管连环画的创作形式和方法现在看来较为原始粗糙,但其传播速度和效果却是一段时期内其他载体无可比拟的。因此,连环画在上海大受欢迎,一度风靡至全国乃至世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项目传承人罗希贤,亮相行知读书会“红色的起点”主题季讲座,结合其代表作连环画《火种》创作始末,讲述海派连环画的前世今生。

罗希贤1960年正式学画,至今画了整整一甲子,创作出版连环画170余部,发表插图两千余幅。他同时从事中国画、风俗画创作,积累了大量作品,年届八旬,还坚持每年画3-4本书。其中,国内第一部搭载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连环画《兵马俑》,正是出自罗希贤的笔下。

他谈到,连环画是老祖宗传下的宝贝,启蒙期在宋代,来源与戏剧有关。“过去看到的连环画基本上是以舞台为基础,把舞台上的表演搬到书上,连环画的画框就是舞台,灵魂则是故事。把一本连环画放在口袋里,其实就是把一段故事、一段戏剧放进口袋里。”

除了连环画《火种》,他的画作还曾首度搭载飞船遨游太空-LMLPHP

连环画《火种》是罗希贤的代表作之一,改编自著名红色经典——艾明之长篇小说《火种》,深刻反映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工人的斗争生活。接受《火种》创作任务后,他历时两年完成这部近400幅的长篇连环画作品。在上海土生土长,他把对上海的熟悉和热爱融入到连环画中,加上十来年工厂生活的经历,笔下刻画的工人形象尤为准确生动。《火种》主人公柳金松曾被骗到煤矿打工,九死一生,罗希贤曾去到煤矿体验生活,感受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工人工作与生活的艰苦危险。

他谈到,连环画诞生于百年前的上海,当时的出版模式颇令人称道。比如说,上海发生的事件引起轰动,当时人们想了解更多细节。于是,出版社马上把故事改编成连环画,请四五个画家连夜创作。第二天早上,老板便收好画稿赶赴印刷厂,下午或晚上大家出来乘风凉时,书已经到手上了。罗希贤认为,连环画的艺术基因永远不会消失,它要走一条创新改革甚至涅槃重生的道路。

除了连环画《火种》,他的画作还曾首度搭载飞船遨游太空-LMLPHP

如何为海派连环画注入时代内核与当代性表达?罗希贤作了有益尝试,2010年他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之约创作《兵马俑》,成为第一部由文化部作为支持单位在海外首发的连环画。《兵马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荣登神州十号,成为第一部遨游太空的中国连环画。

另一作品《佛祖巡游记》生动刻画了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的过程,作为云南省政府的礼品远送东南亚。他还深入黎族生活,创造反映黎族人民动迁规章制度的连环画。“身处新时代,连环画仍可有所作为,期待更多人捧起曾经哺育父辈的珍宝,为连环画创造更光明的未来。”他如是期许。

图片来源:出版方

06-01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