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发布会采用“线上+线下”发布相结合的形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30周年,是《行政诉讼法》修改实施5周年。今天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2019年度上海行政审判白皮书》和“2019年行政审判典型案例暨争议实质解决案例”。
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市法院共受理一审、二审行政案件8015件,审结一审、二审行政案件8113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上海依法治市战略的有力实施以及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工作的推进,一些行政争议在诉讼之前得到解决,行政争议发生率有所下降,据统计,2019年,全市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5183件,同比下降5.2%,这是自2017年受案数达到峰值之后,涉诉行政争议案件数量连续两年下降。
2015年—2019年全市法院一审行政案件走势
同时,在行政机构改革、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的背景下,2019年,上海法院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机制,开展行政案件庭审、旁听、讲评“三合一”工作,这对促进依法行政、缓解官民矛盾、推进争议实质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251人次,同比上升15.3%,出庭率为39.9%,同比提高7.7%。此外,2019年上海行政诉讼还呈现出律师参与行政争议解决的积极性有所增强、争议解决机制建设继续推进、行政案件办案效率有所提高、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所作为等特点。
白皮书指出,从2019年的部分案件中也反映出行政执法和行政应诉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基层单位执法规范意识有待加强,有些行政执法领域程序违法的情况时有发生,行政机关应诉水平和答辩能力还需加强。
白皮书显示,2019年,上海法院通过一、二审协调和解解决行政争议1541件,占一审结案总数的29.2%,同比上升6.4%,将近三成的行政争议通过诉讼得以实质解决。
今天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10个行政争议实质解决案例。上海高院行政庭庭长侯丹华介绍,行政争议实质解决案例集中体现了上海法院近几年狠抓实质化解工作的成果,展现了各级法院、法官调处手段的多样化,例如,借助非集中管辖法院多元调处中心力量、院庭长带头办案协调、行政负责人出庭又出声、以点带面一揽子化解、以判促调等各项机制;行政争议解决全流程化,将行政争议实质解决贯穿于诉前、诉中与诉后,既支持、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2018年,上海高院制定下发了完善行政争议实质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相关法院设立了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2019年,上海高院继续打造行政争议实质解决“升级版”:一是制定了实质解决行政争议工作指引,将实质解决行政争议定位于“协调和解”和“服判息诉”两个维度,在着眼于推进协调和解工作的同时对如何通过依法审判避免程序空转、减轻当事人诉累等内容进行指引;二是开发了行政争议实质解决可视化模块,对全市各相关法院承担行政审判职能的部门、审判团队、法官开展行政争议实质解决的情况进行全面、动态评估和管理。
上海高院副院长张斌表示,今年,上海高院将依托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全面推进行政案件诉前调解;建立法院多元解纷平台与市司法局“智慧司法”平台的衔接机制,积极探索诉讼外调解,真正把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继续构建与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格局相适应的调处平台建设,目前,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均设立多元调处中心,今后还倡导更多的非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法院设立多元调处中心,更好形成行政争议实质解决的工作合力。
据悉,今年是上海高院制发行政审判白皮书第17年。从2004年起,上海高院即在全国较早制作发送行政审判白皮书,2010年实现行政审判白皮书在市、区(县)两级层面的全覆盖、常态化。今年的白皮书与往年相比,从介绍行政审判工作向展现行政诉讼全貌的方向发展,并且将行政诉讼与上海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结合进行分析研究。
白皮书就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法治动力;二是提高依法应诉能力,健全完善行政应诉工作机制;三是加大复议监督力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纠纷主渠道的作用;四是构建良性互动新平台,切实促进行政争议实质解决。
发布会上,张斌强调,2020年,上海法院将继续以促进行政争议实质解决为主线,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重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加强对共性问题的实务调研,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旁听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工作,推进本市法治政府建设。
“上海法院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本市大局,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进一步强化司法审查职能,持续推进行政争议实质解决,抓重点、补短板、重协调,推动本市行政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良好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张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