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

此前,移动社交平台陌陌

对近万名网友进行抽样调查,

发布了《2020网民阅读报告》。

报告显示,疫情期间,

56.2%网民读书量增加,

31.6%网民的读书量

甚至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

上海人的读书量居全国之首。

事实上,阅读经典的目的

不是仅仅为了了解一个作家、一个故事,

而是涤荡心灵、提升思想的过程。

我们今天阅读经典,

要拒绝喧嚣、诱惑和浮华,

真正从心灵上亲近经典。

日前,9位有影响力的学者

畅谈了自己的读书之法,

讲堂将分“读书的方法”“读书的范围”

“读书的意义”三部分刊发。

本篇分享第三部分,

看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王涌、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欧丽娟,

如何感悟读书的意义?

培养深度阅读的思考习惯和能力,本身就是一次人生历练。

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推荐书目《人文的互联网》

数码时代为学生们提供了海量的方便信息,但信息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智识和智慧;获取信息所需要的那种阅读也不等于以深入思考和判断为基本特征的深层阅读。深层阅读最常见的说法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它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深层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和知识,也是学习如何细致辨析和深入思考。培养这种思考习惯和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每个人都有意义的素质教育和人生历练。 深层阅读的读物即使不一定是经典的传世之作或“伟大著作”,它们也是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和社会学、思想类的重要著作。这样的书籍比大众读物更加需要有实质的内容、长远的眼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独到的见解。

阅读经典让我们有能力去理解并化解个体的精神痛苦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王涌,推荐书目《私权的分析与建构》

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他的肌体和灵魂内在地天然地有一种可怕的沉沦的力量,如何抵御沉沦?唯一的出路是阅读经典著作,为自己构建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社会认知与自我认知的基础。在遇到挫折、困惑、自卑、羞怯、悲观、焦虑,乃至抑郁和恐惧时,有能力去理解并化解这些个体的精神痛苦,审视并反思之,而不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们需要澄澈的洞见,理解世界、社会和自我,洞见的获取不是无中生有,需要以一颗谦卑和空灵的心去读书,别无他途。读书让我们的精神和心灵,超越四周的环境与有限的时空,与天地精神相接,发现自己的灵魂,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维柯说:“人的堕落,首先是语言的幼稚贫乏。由于语言的幼稚贫乏,无数事物和意境无法呈现于心灵之中,混乱、蹩脚和粗野的语词欺骗了心灵。它导致心灵的弊病,永恒的愚蠢控制着它,事物的虚假印象戏弄着它,草率鲁莽的判断将它推向悬崖”。

不读书,我们的心灵、认知和语言将不可避免地堕落。

读书是追求自我成长的最好方式,不急迫、不比较,以自己的心灵为依归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欧丽娟,推荐书目《红楼大观》

读书是寻找自己、追求自我成长的最好方式,活在人类文明发展数千年的现在,好书何其繁多,超越时空的重要作品屈指难数,如何选择、如何进入,往往有如森林中的突围,令人困惑犹疑。其实,正因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不同个体,所以也没有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读书方法,唯一通用的原则,便是“取法乎上”,让好作品以更高的视野带领自己提升、作高一层,然后在这些好书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觉得有收获的,以自己的速度、节奏、方向去阅读,不急迫、不比较,以自己的心灵为依归,如此日积月累,自然点滴成流,人生的河道即清晰呈现。

值此疫情困顿之际,我推荐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的一本书,英文书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

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又具备心理学的专业,这本书十分令人触动,并深具说服力,让我获益良多,特与大家分享。

相关链接:

世界读书日|如何避免边读边忘?用网式读书法锁住知识

来源:北大博雅讲坛、北大出版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4-29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