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年的疫情,引发全球经济进入“震荡模式”。“黑天鹅事件”突如其来,也让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广西汽车集团旗下正在开发的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面临了同样的问题:以前一直依赖海外进口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功率半导体芯片,因海外疫情暴发,海空运仓位“一票难求”,物流供应时断时续,让后端的生产线进退两难——要么动用一切资源搞定物流供应、要么在短时间内找到进口替代方案。否则,好不容易启动复工的生产线,将面临随时“断供”的困局。
紧急关头,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伸出援手。凭借扎实的研发实力和多年的行业积累,研究院在最短时间内筛选出合格的国内芯片供应商、完成模块正向开发、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成本,并以最快速度通过测试。最终,研究院这款自主研发的功率模块,性能完全符合广西汽车集团的应用需求,开始进入批量供样……收到甲方对产品表示确认满意的邮件,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院长沈捷博士,终于长舒一口气。
研究院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车规级功率模块的国产化替代,快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瓶颈,依托的是团队扎实的行业技术积累,以及先进的全流程自研测试平台。因为多年为国内外知名功率半导体芯片供应商进行测试并反馈改进要求,研究院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使得团队能快速匹配到符合需求的国产功率芯片供应商,进行开发并完成客户交付。
在这之前,为促进功率半导体产业导入,研究院已联合日本罗姆半导体、中国电子集团旗下华大半导体、浙江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十余家国内外半导体公司及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建联合实验室。通过国际协同创新的方式,不仅用技术实现了国产芯片的替代,更因深厚的行业资源积累和技术沉淀,联接了上下游的产业应用,拓宽了国产品牌的市场格局。
在沈捷看来,国产功率半导体模块行业起步晚,技术积累不够厚实,国内传统模块供应商更多聚焦于模块本体的制造和加工,导致在产业链上游缺乏芯片设计和选型的技术储备,且高度依赖某一两家海外供应商,供应链整合能力脆弱;在产业链下游,缺少对于行业应用的深入理解,缺乏市场应用端的需求输入和技术牵引,较难开发出切中客户痛点的产品。
作为电力电子研发的行业领军人物,沈捷其实很早就已经关注到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白。在创立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之前,沈捷和他的团队就已经开始布局“国产功率芯片+模块正向开发”这个困扰功率半导体产业多年的关键领域。2019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临港集团将研究院团队作为重点科技创新功能平台引进到新片区。短短一年多时间,研究院就协同多个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投入逾3000万元,打造了多台国际顶尖、国内首台套的电力电子测试装备,自主研发了数套数据化设计工具和验证平台。其自主研发的验证平台,精度高、效率快,开发及测试速度比一般的研发流程提升百倍以上。以双脉冲测试为例,国内绝大部分厂商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手工测试,往往一款模块的标定需要耗时2个月以上,研究院全自动化的测试/分析/报告出具,用时则不超过3天。
谈到行业的未来走势,沈捷认为,一直以来,外资企业依托技术先发优势,快速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高端电力电子市场份额,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技术实力薄弱的本土企业难以存活和发展壮大。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各种“黑天鹅事件”频发,警示本土企业必须强化自主技术创新,突破电力电子产业链相关领域的技术。前沿技术的开发需要客户和市场的牵引,而产业化推广需要强大的技术储备的支撑,整个从“1”到“100”的过程,离不开资本的加持和协同创新的助推。创立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的初衷,正是希望能够克服当前电力电子产业链中科技创新功能平台支持能力不足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