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最火爆的驻场演出、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今晚迎来疫情后的首场复演。
“憋的太久了!今天是《不眠之夜》的第12刷,也是我今年看的第一场戏,”傍晚17点30分许,首位观众已经出现在演出场地“麦金侬酒店”的门口。“看到官方的复演公告第一时间就在官网预约了,等过两天再看,很多场次都预定空了,《不眠之夜》的票还是不太好买呀!”
这部现象级的剧场作品自2016年11月开演至今,已演出超过938场,累计观演人次超31万,平均上座率超95%。很多观众都是拖着行李箱、或是打着“飞的”到上海看《不眠之夜》。而在上海本地,《不眠之夜》的复购率也一直都是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观众都是连着几十刷、几百刷,乐此不疲。不同演员的表演、由自己掌控的剧情探索路线、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对一互动环节,让每一次的观演都独一无二,充满“未知”。
今年1月19日是《不眠之夜》受疫情影响剧场关闭前的最后一场演出,时隔四个多月,焦急的粉丝们终于翘首以盼等来了《不眠之夜》复演的消息。
5月下旬,《不眠之夜》重新开放购票,在限流30%的基础上,剧方推出了更严格的运营防控措施,暂时取消所有一对一互动环节,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也增加了定时使用免洗消毒洗手液的流程。但这丝毫没有让观众“望而却步”。制作总监张田告诉记者,目前6月所有演出场次已经被预定一空,七月份演出场次即将在本周开启预售。
“这就像是拆盲盒的刺激,”排队入场的队伍中,陆小姐告诉记者,“虽然没有了一对一互动,但我反而更加好奇剧情会做怎样的调整,而且只有往常人流的三分之一,我相信体验会更好,性价比很高。”
观众董先生也是抱着类似的想法,“互动没有了,那么用什么填补时间线呢?《不眠之夜》的最大魅力就是不同的变动带给观众不同的体验,我已经看了150多场,每一次,就当给自己放了三个小时的假。”
“150场不算多的,有个小伙伴已经刷了200多场,”观众郑小姐忍不住告诉记者,《不眠之夜》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场所,会不断结识新的戏友,每次看完剧后,都会去吃一顿海底捞,或者到周边的酒吧坐一会儿,夜生活因此丰富了起来。
戴上口罩,准备好健康码,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观众们有秩序地站在间隔一米的标示线内,等待着《不眠之夜》演出的重启。
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复演安全,《不眠之夜》上海版参考画廊、博物馆的观演方式规划全新动线,每场最大接纳的客流量将不超过30%,同时为了加强演出期间消杀措施,周末只保留下午演出场次。
开演当天,所有幕后工作人员均佩戴了口罩及手套。剧方更为观众免费提供了一次性手机袋、手套及物品寄存的大塑料袋,并增设统一丢弃点。而对于《不眠之夜》经典的戏剧元素——面具,考虑到观众佩戴口罩的需要,剧方建议可以将其佩戴在头上,既保留戏剧体验,又不至于太过闷热。
此外,所有演职人员每日健康打卡,并定期汇报健康状况,作为长期驻演项目,剧院希望能够“全力营造安全的观演环境”。在剧场运营与入场流程方面,在原有清洁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演出前后的全面消毒频次,并定期消毒空调风口。观众在网上提前预约后,入场前还须实名登记、测量体温、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再分批次入场,在排队处,设有醒目标示并有工作人员引导观众“保持距离”。
《不眠之夜》以国际化的阵容闻名,之所以能在疫情全球蔓延之势能够顺利复演,是因为早在2月便开始联系安排境外或境内旅行的演职人员陆续抵达上海。在完成14日的居家隔离后,便积极投身排练,时刻准备着复工复演的信号。由于种种原因有一小部分演员无法按时“就位”,为此剧团及时调整卡司阵容并开展培训,保障演出恢复后高质量的艺术呈现。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表示,《不眠之夜》即使在停演期间也并未中断演出空间的租金与演职人员工资,因此每场演出都需要耗费高昂的成本,在30%限流的情况下,无疑是“演一场、亏一场”,而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复演,是希望通过恢复剧场演出,给观众带来信心。“希望能够让观众尽快看到,我们的生活在逐步恢复正常。在最难的时候,我们咬着牙把它演下来,也希望在演出行业整体恢复后,观众能够多来捧场。”
在之后的两个多月中,包括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在内的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旗下八家院团将携手献演“抗疫公益演出季”,以最经典的艺术剧目,向疫情期间舍生忘死的白衣战士以及坚守在岗位上的奉献者们致敬。
剧照和现场照片均有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