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首家实体社区互联网医院在静安区上线运行

昨天,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为签约居民开出第一张处方,并顺利完成医保“脱卡”在线支付,启动后续药品配送流程,标志着上海首家实体社区互联网医院正式诞生。

据悉,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联网诊室”,由副主任医师和高年资的主治医师坐诊,以“健康静安”微信公众号、“静安家庭医生”APP为平台,通过在线咨询互动、网上视频问诊等形式,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提供慢性病复诊配药、处方延伸等服务,居民完成线上结算后第三方物流直接将药品配送到家。

突破医患空间限制,让诊疗服务更有序

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门诊量86万,单日最高超过5000人次,是静安区区属医疗机构门诊量最大的医院。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网上诊疗不仅可以让患者在线进行咨询和预约,还可与在岗家庭医生“面对面”视频交流,使医患沟通“零距离”。同时,医生可以通过电子健康档案,了解患者血压、血糖、身高、体重、饮食、运动、睡眠等信息,还可以随时查看患者全市诊疗机构的历史病历,并根据线上复诊的情况开具处方,所需药品配送到家,实现了让数据跑路,医疗服务“零接触”,让足不出户的居民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互联网医院将减轻医院线下压力,也降低了人群集聚带来的社区新冠病毒病的防控压力。

精准对接家庭医生,让复诊配药更简单

中心全科医生傅颂华的签约居民田阿姨,今年6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要长期吃药、定期复诊。因体重导致关节不利,,加之居住在无电梯的老式公房较高楼层内,每次到社区复诊配药都颇费周章。由于今年疫情影响,近期的复诊更给她和爱人增添了烦恼。互联网医院的上线,让田阿姨通过手机就能在线复诊,与医生面对面沟通,,医生开具的药品也直接配送至家中。首次尝试互联网医院复诊的田阿姨感叹:“与医生进行视频复诊真是太方便了!”

家住长临路的王阿婆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悬空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因为行动不便而建了家庭病床,虽然家庭医生潘晓烨会定期巡诊为老人服务,并通过手机在线开出电子处方,但是付费、取药还是要子女或者保姆到医院。互联网医院的上线,让王阿婆和家人再也不用为付费、取药奔波了。

中心主任彭德荣介绍,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4年开始致力于依托信息技术解决老百姓看病烦、看病难问题,从网上信息展示到在线医患互动,再到如今的线上诊疗服务,中心的“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网上诊疗服务必须要掌握居民的病历资料,中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能力达到全市唯一6A级水平,为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德荣主任表示,互联网医院建设是中心“互联网+健康”服务的一部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构建“互联网+健康”服务的生态圈是中心网上健康服务的目标。下一步将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依托“静安区北部医共体”区域医疗中心、康复医院、老年护理院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互联网诊室试点开展网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探索通过多点执业政策,吸引二三级医院的专家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平台”功能,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提供签而有约的优质健康管理与服务。

04-30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