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山寿里地块既像一只蝴蝶也像一架飞机。这里是虹口北外滩新一轮规划布局中首个启动的旧改地块项目,是虹口区与市地产集团第二个启动签约并达到生效比例的“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旧区改造项目,将加快改善和提高该地块居民的居住水平,实现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也力求为全市同类旧改项目提供样板。
山寿里由35、36、37、38、39、43、44街坊这片成片旧里街坊组成,东至九龙路,南至大名路,西至武昌路,北至汉阳路,面积约6.2万平方米。由于位于“黄金宝地”北外滩区域西部,紧邻滨江,这里是北外滩区域的重要部位。经初步摸底,山寿里共有居民2017证2548户(含军产居民23证23户),企事业单位135证,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今年1月21日至23日、1月31日至2月9日,山寿里地块实施一轮征询,通过比例97.75%。3月31日下午,《虹口区35、36、37、38、39、43、44街坊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公示,预示着这一旧改地块即将破茧成蝶,驶入北外滩发展“快车道”。5月26日至31日,山寿里地块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签约。6月1日至2日上午,居民摸号选房。
2019年12月,虹口区旧改指挥部分别向区房管局、规划资源局和文旅局报告,请求按照《虹口区房屋征收中文物点征收操作办法》相关要求,先行提供历史建筑甄别结果及落实风貌保护要求的初步方案,做好保留保护工作。
2019年12月13日,虹口区文旅局函复区旧改指挥部,根据《虹口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确认虹口区36街坊、37街坊、43街坊、44街坊内共有5处文物保护建筑——位于36街坊大名路179弄的山寿里、塘沽路62号的中共塘沽路秘密电台旧址,37街坊南浔路134弄的上海五金机电仓库旧址,43街坊闵行路260号处的虹口巡捕房遗址,44街坊南浔路260号处的天主教虹口圣心堂遗址。
同日,虹口区规划资源局函复区旧改指挥部,根据“沪府(2016)11号”“沪府(2017)85号”文件批复,上述街坊已于2016年1月和2017年9月公布为上海市风貌保护街坊。目前,市规划资源局针对“上海市风貌保护街坊风貌价值评估”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并提供了上述相关街坊的评估成果和区规资局初步概念性研究方案。要求按照风貌保护的相关规定,在相关保护方案尚未明确前,做好相关建筑的保护工作,建筑先予保留。
“我们将根据‘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以规划为引领,按照‘应留的必须留,该改的全力改,当拆的加快拆’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旧区改造和风貌保护。”虹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旧改过程中,党员带头做好家人工作,配合带头率先签约,争当房屋征收工作的先进家庭;带头做好邻居工作,带着原则和感情来赢得居民群众对党员工作的认可、对政策的支持、对房屋征收工作的配合;带头响应征收工作,全面配合党支部,努力促进房屋征收工作按时间、按计划、按节点有序完成。
在山寿里地块,基地党支部通过开放型党组织生活会,充分发挥党员、楼组长、志愿者、公职人员作用,进而带动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配合,踊跃签约搬家,高比例达标;通过签约插小红旗的图表形式,进度上墙,公开透明,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通过人人动笔写一篇征收小故事,心得体会,汇编成册;通过综合整治大行动,各方联手,统一执法,进一步推动旧改征收深入有序进行,快速平稳开展。
考虑到疫情防控需求,在取消集中看房后,虹口区第二征收事务所联合第三方利用VR科技推出了360度无死角“云”看房。5月20日,“虹口北外滩”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了看房二维码,吸引了数千名居民“围观”看房。
下一阶段,虹口区旧改指挥部将加快推进北外滩地区116、113等地块征收工作,力争完成年度6000户旧改目标。同时,继续加强与市属国企合作,试点探索新模式,争取早日全面启动北外滩地区的旧改地块,为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素材提供:虹口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