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600万以上银屑病患者,专家:科学认知减少误区,创新疗法带来更大获益-LMLPHP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调查显示,我国约有600万以上银屑病患者。由于银屑病是一种长期甚至伴随终生的慢性疾病,对患者自身的疾病管理要求比较高,但我国大部分患者无论是对银屑病的疾病认知,还是对长期治疗的意识上都比较缺失,加之近期受到疫情影响,许多患者无法及时就医,这部分的需求更显重要。

近日,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郑捷教授表示,今年两会期间,已有呼吁有关部门在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间建立皮肤护理治疗体系的提案出现,希望能引起国家对银屑病治疗领域的重视。

银屑病认知误区多,正确识别很重要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病情易反复难以治愈,且病程较长,一般约为17-25年。

据郑捷教授介绍,银屑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寻常型(又称斑块型)、关节型、红皮病型、浓疱型,其中前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它的病因较复杂,是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面上有关于某种食物会引起银屑病的说法都并无科学依据,希望公众与患者能够正确识别。

此外,许多患者不了解银屑病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轻信“祖传根治”偏方,最终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让临床医生非常痛心。郑捷教授表示,随着对银屑病病理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生物制剂的出现,目前已实现了可治和可预防复发,但仍然需要患者长期甚至终生进行治疗,并不能完全根治,也呼吁银屑病患者一定要通过规范诊疗,谨遵医嘱进行科学治疗。

银屑病患者很多临床需求未被满足,身心双重压力不容忽视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发布的《银屑病全球报告》显示,93%的患者期待实现皮损完全清除,94%期待实现皮损快速改善,83%期待病情稳定无恶化。

在生物制剂出现之前,银屑病临床上多采用局部用药和系统治疗的传统治疗方式,安全性较差,且效果不稳定,患者面临反复发作、皮损不能完全清除等问题,尤其对于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而言,治疗的选择有限且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不仅身体上承受着病痛以及他人歧视的眼光,还长期背负着经济压力。

病程较长加上曲折的治疗经历,也造成患者对治疗信心的丧失。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银屑病疾病负担和生存质量调研报告》则显示,34%的银屑病患者有过自杀念头,5%的患者过去一年曾实施过自杀行为,51.5%的患者为减轻心理压力,选择封闭自己,不与社会、朋友,甚至家人接触,这些影响都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郑捷教授表示:“心理的问题同样也会加重银屑病的病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提高银屑病的缓解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有帮助的。”

白介素生物制剂登上舞台,助力患者实现更高治疗目标

随着生物制剂登上舞台,银屑病的治疗目标也在不断刷新。郑捷教授介绍,生物制剂在银屑病中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抗肿瘤因子坏死因子拮抗剂TNF-α,大部分患者使用后皮损缓解率尚可,但停药后易复发。

第二种生物制剂是白介素23(IL-23)和12(IL-12),可治疗在TNF-α抑制剂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

在2018年出现了专门针对银屑病发生的关键性致病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A (IL-17A)的单抗,郑捷教授表示,IL-17A抑制剂目前在银屑病治疗领域起效快、且安全稳定,有望帮助部分患者实现PASI 100(PASI指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性指数)。

同时,郑捷教授表示,对于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的银屑病患者来说,生物制剂的经济负担仍很重,若能进入医保,将让更多患者真正享受到现代医学的成果。

作为临床医生,他也提倡在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建立皮肤护理治疗体系,指导银屑病患者做好居家皮肤自我护理,既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又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医疗开支,还可以减少政府的医疗负担,未来可惠及更多患者。

06-04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