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春笋鲜嫩无比,还有股清香味。怎么现在不卖了?”7日下午,在以“申情购、沪爱帮”为主题的上海消费扶贫专项行动启动现场,赤水扬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进被几位“回头客”围住“盘问”。
今年3月,上海援黔干部为赤水春笋直播带货,相关产品在上海市民中留下深刻印象。对于沪上“老饕”们的追问,汪进只好挨个解释:“季节过了,现在出产的的苦竹笋也不错,到了下半年还有冬笋。”
这两年,汪进往来沪黔两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没白跑!”他自信地说,“过去由于缺乏稳定的销售途径,赤水竹笋很难和致富联系在一起。消费扶贫借在线新经济赋能,贫困户家门口就能脱贫,上海市民足不出沪,也能品尝到山珍海味。”
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消费扶贫推进力度,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探索构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扶贫模式的过程中,在线新经济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让贫困地区优质产品“走出大山”
“想尝鲜牛肉,就要认准广南高峰牛!”启动仪式上,来自云南文山州广南县、普洱市墨江县,贵州遵义市赤水县、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以及青海果洛州甘德县的县长带着各自农产品齐聚南京路步行街,在众多市民和游客的聚焦下,使出浑身解数卖力“吆喝”。
与此同时,在现场设置的“云南消费扶贫馆”的直播间内,“寻味·百县百品”直播正在进行。该馆是全国首个省级消费扶贫馆,由拼多多投入5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囊括了云南全部16个地级市、自治州的1500多款农产品。
目前,上海对口帮扶地区仍有不少优质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何充分发挥上海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大与当地的产销对接力度,把消费扶贫向纵深推进,成了各界齐心努力的方向。如今,有了在线新经济的加持,这些产品有望通过消费扶贫的形式逐步走进城市的千家万户,既能丰富上海人民“菜篮子”,也能富起贫困地区人民的“钱袋子”。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脱贫难度大、任务重的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对于缓解农产品滞销、带动创新创业、促进产业转型、实现互联互通等,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上海对口帮扶“百县百品”品牌
上个月,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深化消费扶贫行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助力对口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是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四县的第十个年头。日前,四县分指提出全年合计完成3.5亿元消费扶贫销售目标。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源于对在线新经济迅猛发展的信心。
以直播带货为例,已有多位援疆干部“试水”出镜。最近的一次,莎车县副县长徐纲携手县长阿不都艾尼·买买提走进拼多多直播间,为巴旦木代言。越来越多的喀什本地人也开始加入在线新经济大潮之中,促进着消费扶贫的落地。
22岁的木合塔尔·那迪尔,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刚毕业就被塞米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相中,当上了电商经理。如今,合作社的巴旦木、核桃、红枣、杏等农副产品已在上海扎根。女性创业者阿依古丽,如今已定居上海,利用上海在线新经济的优质资源,她创办的丝露果香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不断壮大。
“过去,喀什不少合作社和农户觉得不解渴,远未打开上海市场。同时,上海老百姓也觉得不解渴,想买喀什特色农产品却无从下手。为此,今年我们首次尝试将一批电商平台企业整合到消费扶贫资源池中,力求成倍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喀什地委副书记、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侯继军告诉记者。
今年,上海将继续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加强扶贫产品质量建设,打造上海对口帮扶“百县百品”扶贫产品品牌,建设消费扶贫阵地,把“打通供应链”、“拉长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打开销路。
“这一次上海之行,对标众多优秀农特产品,我有种强烈的‘危机感’。回去后,我得赶紧告诉乡亲们,让大家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构建标准化生产流程。”汪进特别提到,要在竹笋采摘、加工、运输技术改进上下功夫,让一根根美味的竹笋,以更新鲜、更完美的姿态,走上上海市民的餐桌。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发布了上海市消费扶贫政策、消费扶贫地图、“百县百品”第一批消费扶贫产品推荐目录和本市赴对口帮扶地区疗休养推荐基地目录。沪上国企、民企、社会组织以及政府部门后勤单位等,踊跃认购扶贫产品达18.35亿元。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出席活动,并启动了上海市消费扶贫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