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何时结束尚不清楚,但随着欧洲各地逐渐解除封锁,一些国家正想方设法挽救今年的旅游季,渴望快速重启经济。“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s)这个新名词最近被屡屡提及,这个想法是让来自低感染水平国家的人自由旅行,不需要在目的地忍受14天的隔离。
“泡泡”一词,在英语当中常常被用来解释为“交际圈子”。在疫情封城期间,新西兰卫生部门提出一个家庭是一个“泡泡”,大家要“躲在自己的泡泡当中”,不要碰到其他“泡泡”,以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随着疫情逐渐好转,“泡泡”也不断扩大,从一个家庭,再到一个学校,一个社区,到最后整个国家成为一个安全的“泡泡”。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新西兰人开始呼吁开启“澳新旅行泡泡”,希望两个国家之间人员自由往来,入境不需要强制隔离。
新西兰是澳大利亚除了中国之外的第二大游客来源国,而澳大利亚是新西兰第一大游客来源国。在两国的疫情控制都表现不错的情况下,“澳新旅行泡泡”被认为是可行的开放方案,有利于拉动旅游和贸易往来,尤其是疫情后旅游需求可以得到释放,对于两国陷入停滞的旅游业和航空业会有一定帮助。目前澳新政府对于跨塔斯曼海峡“旅行泡泡”还在审慎考虑当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付诸实施的时间表。
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几个欧洲国家已经建立了他们所谓的“波罗的海旅游泡泡”,允许彼此的公民在这三个国家之间旅行,而不必在抵达时自我隔离。这三个国家都成功控制了疫情爆发,仅有数十人死亡。
英国交通部长Grant Shapps周一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在被封锁近两个月后,这让渴望享受阳光假日的英国人燃起了希望。他说,他正在考虑所谓的“空中桥梁”(air bridges)。这些措施将使来自感染程度较低的国家的人们可以来到英国。
希腊周三表示,预计巴尔干和波罗的海国家,德国以及以色列和塞浦路斯等邻国的公民将在第一波被允许进入该国而无需隔离,但可能需接受随机测试。希腊官员说,根据冠状病毒爆发情况,一些国家可能会被排除在外。
“旅行泡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压力,激活旅游业。但决策者和民众最大的担忧还是疫情的反复让“旅行泡泡”变成“旅行泡沫”。
近日,一名佩戴口罩的市民从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走过。新华社发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6月9日刊载题为《“旅行泡泡”能否重启遭疫情重创的经济?》的报道称,当地时间周一开始,新加坡和中国六省市的人员可以不必接受14天的隔离要求,开展必要的商务和公务旅行。亚洲时报网站援引《中国日报》的报道称,这项措施得以出台,是因为亚太地区各国政府探讨创造“旅行泡泡”,刺激重要商务旅行,提振遭疫情重创的经济。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第二个与中国达成旅行快捷通道的国家。5月1日,韩国与中国在特定城市(包括首尔和上海)之间开放了一条严格控制的通道。旅行者抵达后必须接受病毒检测并隔离两天。
其他亚洲国家也计划实行相关政策,在不危及公共卫生的前提下,快捷处理商务旅行手续。日本计划放宽对泰国、越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旅客的限制条件。马来西亚《东方日报》8日报道称,马来西亚卫生部总监努尔·希沙姆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该国新增新冠病例降至个位数。随着新冠疫情持续得到控制,马来西亚正在与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协商共推“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计划。而泰国旅游局局长育他萨5日曾表示,泰国总理巴育最近指示泰国旅游和体育部准备就“旅游泡泡”协议进行双边谈判,谈判的首批国家将在亚洲国家之间进行。
埃信华迈公司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称:“这其实事关如何重新开放旅行,不仅是对旅游业,而且也包含商务旅行,因为商务旅行者也无法出行,整个地区都面临这个问题,无人能够从一个国家前往另一个国家,所以这无疑是各国正在考虑的重要议题。”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秘书处执行主任丽贝卡·玛丽亚说,促进商务旅行非常重要,因为这将重启经济。中国、新加坡和韩国倡议的快捷通道旅行协议对亚太经济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过,玛丽亚也表示,“旅行泡泡”不会一夜之间形成,因为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