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迎来六百岁生日的故宫,作为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完整实例和最高典范,以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中国首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回望故宫六百年,这处世界文化遗产最值得人们珍视的是什么?在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看来,故宫耐人寻味之处,不仅在于古建筑群本身,更在于它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故宫的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遗存以及在此出现过的人和事,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在故宫,人们能够感受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编者
今天依然矗立的紫禁城,带给人们最为直观的震撼,来自雄伟壮丽的建筑,精巧至极的营造技艺
◆以严谨的布局、严格的建筑等级,合乎着儒家的礼数
◆故宫包括了中国明清官式木结构建筑的所有特点,太和殿是整个皇宫的巅峰
◆单体建筑因为用途和使用者不同,在间架、屋盖、构造、装饰、彩画等方面处处体现着严格的等级差别
除了难以计数的珍贵藏品之外,故宫的建筑本身堪称一件体量最大的藏品。当人们走进故宫,该如何看懂这件特殊的藏品呢?
历经六个世纪风雨的北京故宫,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雄伟壮丽,气势恢宏,格局严整。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有房屋8000余间,历史上曾作为明清皇家宫城的核心区域,是中国明清官式木结构建筑的最高典范,也是现存最悠久、最博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1987年,它以 “中国古代皇宫的唯一完整实例以及它的世界遗产价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明成祖朱棣肇建以来,这座城池多次经受了雷击、火灾等灾难的侵害,也见证了沧桑巨变。而至今岿然不动的紫禁城,不仅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也促使着人们对紫禁城的营造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座伟大城池的建设,是当时作出决策的皇帝,明确礼制、管理工程的大臣,从事设计、测绘、画样、烫样的建筑师,以及五行八作中负责营建的众多工匠合力而成的杰作。在明清时期,这座宫殿是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场合,也是其家庭居住、休息、娱乐以及进行其他活动的场所。故宫的建筑群规模庞大,按照朝政礼仪、生活起居、宗教祭祀、园林休憩、内务管理等皇家的各种功能需求与礼仪制度,形成不同的功能片区与围合的院落单元。紫禁城于明清两朝皇家使用期间,空间功能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建筑物历经修葺、改建和增建,真实、完整保存至今的宫殿建筑群及其空间场所,是明清宫廷制度的形象见证。面对故宫,人们会发思古之幽情,那么还原历史的场景,就有着满足人们探知历史诉求的意义。
尽管故宫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几乎包含了宫、殿、楼、阁、堂、亭、台、轩、斋、馆、门、廊等全部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类型与相关营造技艺,人们从中却能看到这样一种一以贯之的建筑设计理念:以严谨的布局、严格的建筑等级,合乎着儒家的礼数。总体布局以尊礼为尚,单体建筑也同样受到 “礼”的制约与影响。紫禁城是北京的中心,太和殿就是紫禁城的中心。这是紫禁城最雄伟的建筑,从地面到屋脊高35.05米,是整个皇宫中的最高值。现在的太和殿是17世纪康熙朝所重建的,共55间,由72根柱子支撑。这座殿堂的屋顶是宫殿中等级最高的四大坡庑殿顶,两重房檐。斗栱的数量也最多。上檐用九踩斗栱,下檐用七踩斗栱,屋面为二样黄色琉璃瓦,体制最尊,琉璃构件也最大。
紫禁城里的单体建筑因为用途和使用者不同,在间架、屋盖、构造、装饰、彩画等方面处处体现着严格的等级差别。
例如,从面阔间数(单体建筑中每四根柱子围成一间),能够看出建筑的等级地位。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建制是最尊贵的,叫 “九五之尊”,通常只有皇帝才能用。极个别皇帝赐建的建筑也会采用 “九五之尊”的形制,如曲阜孔庙大成殿。
修建于宫门与宫殿之间的丹陛桥也可以反映建筑等级。丹陛桥是一种建于地面之上的高台式建筑,大致呈南北向,以砖石砌成,因留有拱劵而被称为“桥”。台面的中间为御道,以青条石铺设,两侧则以青砖墁地。
建筑的屋顶形式同样与等级相关。紫禁城里那么多单体建筑,它们的房屋屋顶是属于不同等级的。明清时期官式建筑的房顶分九级,由高到低依次是: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卷棚歇山顶、尖山式悬山顶、卷棚悬山顶、尖山式硬山顶、卷棚硬山顶。房屋屋顶形式的选用与房屋的用途和使用房屋的人的地位必须相称,不能违制。重檐庑殿顶是最高规格的,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皇极殿采用此种房顶形式。重檐歇山顶与重檐庑殿顶相比档次是降了一格的,太和门、天安门采用此种房顶形式。单檐庑殿顶的档次是又降了一格的,体仁阁、弘义阁、景阳宫、咸福宫采用此种屋顶形式。东西六宫基本采用单檐歇山顶。
就连走兽这一安装在垂脊檐角上的装饰,其数量的多少都和等级绝对相关,数量越多级别越高。太和殿有十一个走兽,规格最高,脊端为骑鹤仙人,然后依次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皇帝寝宫乾清宫有九个,较次一级。皇后寝宫坤宁宫有七个,东西六宫有五个。根据走兽的数量,我们就可以判断建筑的等级。
和等级密切相关的,还有建筑彩画,包括纹样、颜色、用金子的数量等。一般以和玺彩画最为尊贵,旋子彩画为其次,苏式彩画再次。慈禧太后居住使用的宫殿较多的使用苏式彩画。彩画类型和等级与建筑使用功能有关系,不能简单地说是慈禧太后喜欢苏式彩画的原因。
明清两代的皇宫旧称紫禁城早已为众所知,现在通常的解释是:我国古代认为三垣星座中的紫微垣是天帝所居,“王者立宫,象而为之”,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出于维护皇帝权威和安全的考虑,富丽堂皇的皇宫同时也修筑得壁垒森严,使常人不能进入。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紫禁城因此得名。而这显然是望文生义的解读。 “紫禁城”一词出现得很晚,万历《明会典》是目前所见明代唯一正式使用 “紫禁城”名称的官修书,明末太监所写的《酌中志》中也作这一使用,除此之外,整个明代没有几个人使用过 “紫禁城”这个词。清室入主明故宫,从原来大明统治下偏于一隅的地方割据政权,一变而为全国的统治者,且自顺治元年开始,清廷所有文献都使用“紫禁城”来专指这座城池,其用意值得深究。
从皇室私有到对外开放,开辟中国博物馆事业新纪元的故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华文化艺术宝库
◆珍存着1862690件套可移动文物,其中超过九成为国家珍贵文物
◆1000多万件清宫档案,上世纪初与殷墟甲骨、敦煌手卷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三大发现
◆故宫及其皇家收藏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
从物质层面看,故宫只是一座古建筑群,但它不是一般的古建筑,而是皇宫。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聚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器用典章、国家制度、科学技术以及学术、艺术等积累而来的结晶,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就像金字塔之于古埃及、雅典卫城神庙之于希腊一样。
如今,故宫不只是中国最大的文化艺术博物馆,而且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博物馆等的功用及特色,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宝库。
1862690件套可移动文物由故宫博物院珍藏着。其难得之处,不仅在于数量庞大,更在于其品质之高,其中属于国家珍贵文物的数量超过九成,占全国珍贵文物总量的四成以上。
故宫所包蕴的学问,更可以明清紫禁城和海峡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为研究核心。
今天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它的底子主要是由乾隆年间的书画收藏打下的。这一时期的书画收藏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继承的旧藏,二是清宫内部的创作,三则来自宫廷之外。由于历史原因,明代宫廷的书画收藏留到清代的,为数寥寥。乾隆皇帝继承的旧藏,主要是继承他的父祖辈的旧藏。清宫内部的创作,留下的书画数量相当多。宫廷里经常组织高水平的职业画家专门绘制作品,到了乾隆时期,宫廷中的绘画机构被正式命名为“如意馆”,这里甚至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绘画现象——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贺清泰、安德义、潘廷章等很多有着西洋传教士身份的画家,将西方的绘画方法带到宫里。内廷的绘画,往往会在落款处写有 “臣某某恭画”的字样,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个“臣”字。不过在帝王后妃的肖像画上,画家不署自己名款。至于来自宫廷之外的书画收藏,由官员们进贡的占了不小的比重,一种被称为 “宫中进单”的档案对此有过记录,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宫中进单”,大约一半是乾隆年间的。除了进贡,皇帝也会购买书画,比如《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就是乾隆买下的。可以说,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并举,乾隆朝宫中书画收藏达到了清朝历史上的最高峰。
值得一提的,还有明清朝廷纂修的内容宏富的书籍。例如乾隆帝修纂的《四库全书》,耗费十年时间,成为规模空前、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丛书。《四库全书》所依凭的底本,有很多是珍贵的善本书,尤其是宋、元时代的刻本和旧抄本,有的甚至是从古书内辑录而出,如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而收入《四库全书》的就有385种,很多已经失传的书籍因此得以保存下来。《四库全书》的编纂在整理古籍的方法上创新迭出,在辑佚、校勘、目录学等方面都泽被后来的学术界。其典籍的装帧,包括书夹、书匣等,构思精巧,工艺绝伦,也体现了清代在书籍装帧方面的出色技能。这部卷帙浩大将近10亿字的巨型丛书,当时就抄写了七部,分藏在南北七阁。紫禁城里的文渊阁就是专为收藏这部巨著构筑的藏书楼。历史的原因,1933年,文渊阁所藏的《四库全书》随故宫文物南迁,后来又到了宝岛台湾,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天,当我们走进文渊阁瞻仰藏书古楼的风采时,便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四库回楼的企盼。
故宫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遗存以及在此出现过的人和事,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有重要的价值,历史文化遗存也同样意义深刻。除传统的古代艺术珍品以及宫廷典制、日常生活中自然遗留的历史文物外,故宫还收藏着大量的档案文书。
以现在位于故宫西华门内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例,就藏有1000多万件清宫档案。这是上世纪初与殷墟甲骨、敦煌手卷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三大发现之一。故宫博物院与其他单位还共同藏有“样式雷”建筑图档10000余幅。其中包含有宫殿、皇城、行宫苑囿、陵寝、衙署、王府、庙宇、营房、桥梁、河道、内外檐装修以及在庆典中临时支搭的楼阁戏台等的工程项目图样,有展现为平面图的地盘样,有相当于立面、轴侧图或透视图的立样,有展示结构的大木立样等。按设计阶段可分为糙样、糙底样、底样、细底样、进呈图样等。这部分建筑图档,集中反映了清代国家建筑工程设计的标准程序及雷式画样的图学成就,真实记录了清代皇宫的建筑设计及其营建活动。故宫所藏升平署档案与剧本则是研究清宫演戏的宝库,此外还有演员的扮相脸谱、穿戴提纲,演剧的道具行头,戏台,晚清演剧名角的唱片等等,这些都是清朝宫廷戏曲活动的实物证明。根据这些档案和实物,能够尽可能地复原当时是怎么演戏的,这对于恢复清宫演戏旧貌、发扬中国戏曲传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