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读者“把书房变库房”后,这个出版品牌花了118天把1146吨图书从北京搬到南通-LMLPHP

出了15年、100期的《读库》,第101期在6月中旬被一一打包,发往全国各地,发货地显示:南通。

随着位于南通苏通园区的读库物流基地正式启用,读库完成了新旧库房的过渡。

很多网友还记得,去年11月,一封来自出版品牌“读库”的求助信刷屏。面临北京库房“伤筋动骨”的迁移,读库请求读者帮助“搬空库房”——“把您的书房变为读库库房”。这个6月,读库以一场直播向读者汇报——32吨载重的汽车往返北京与南通之间50余车次,每个车次跋涉1200公里,前后花了118天把1146吨图书从北京搬到南通。

求读者“把书房变库房”后,这个出版品牌花了118天把1146吨图书从北京搬到南通-LMLPHP

“我们的书放在这样的地方、被这样处理,真是爽极了。之所以投入重金建立如此设施齐全、现代化的仓库,是因为我觉得图书行业还有很大提升和发展空间。”张立宪站在平衡车上带读者“云逛”库房的视频刷了屏,他坚信,这年头还在买书的人,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在乎书、热爱书,“我希望大家不要一想到图书仓库,就是那种见不得人的脏、乱、差,不应该是那样。书在爱书人家里是怎么被对待的,希望在我们仓库也是一样。我必须保证《读库》时时经得起读者的观察和打量。”

求读者“把书房变库房”后,这个出版品牌花了118天把1146吨图书从北京搬到南通-LMLPHP

求读者“把书房变库房”后,这个出版品牌花了118天把1146吨图书从北京搬到南通-LMLPHP

求读者“把书房变库房”后,这个出版品牌花了118天把1146吨图书从北京搬到南通-LMLPHP

全新物流基地采用AGV货到人拣选、箱式自动化输送分拣系统及环形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现了作业高度自动化、管理高度信息化、流程高度标准化。仓库里有7个智能机器人分拣图书,每个都能顶起1200斤的重量,最新的自动化智能作业系统,能在8小时内处理8000个订单。

“这个智能作业系统标志着读库的新征程。出版业是现代工业,我们需要用最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最大程度解放人力,再专心致志地做好我们的书。”张立宪期望,未来以南通为基地,深耕长三角,让这个仓储基地不仅是一个存储和发货的地方,更是智慧相互启发的场所,是与读者产生真实交往的场所。

2005年,以刊发中篇非虚构文章为主的《读库》问世,意为“阅读的仓库”,每两个月出版一辑。最初创刊运营中,曾受分销商回款慢等问题之苦,于是从2008年起尝试自营直销模式,2011年起,《读库》不再给其他渠道供货。通过直销渠道的支撑,《读库》将图书实际回款提高到七折,由此释放出的利润,一部分用来提高《读库》作为一本书的出版品质,一部分用来让利给读者。

求读者“把书房变库房”后,这个出版品牌花了118天把1146吨图书从北京搬到南通-LMLPHP

今年很火的“医学大神”系列丛书

“去年决定搬家的时候,理想的仓库还不包括这一部分,因为用不起,但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的搬家得到了那么多人的支持,远远超出预期,口袋里的钱一下子多了起来。土豪嘛,就是要把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实现出来,所以我们就加了这套系统。毫不客气地说,是读者给我们的,就是这么简单。我们只想要一个库房,但广大读者还附赠了这样一套智能作业系统。”因“读库”凝聚起的人,是“老六”最骄傲的地方,“最值钱的还是人,是这个团队。我们从零做起,知道什么样的纸箱、什么样的贴条、什么样的处理速度、什么样的软件匹配,都是一步一步摸索、甚至挨了许多骂才打磨出来的。”

在读库的设想中,书店和读者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我提供空间,你来买书”的模式,可以充分打破隔阂,建立共建和信任关系。未来的周末开放日里,读库邀请预约参观仓库的读者做负责接待的志愿者,让读者更深度地参与到书业建设中,真正从顾客变为朋友。“很可能是中国出版行业里第一个用上自动化智能仓储系统的,落户南通也成了中国文化界的大事件。”业内如是评价。资深出版人董秀玉认为,它会改变出版产业链的生态环境,促进上游内容的增长和扩展。

06-12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