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红色题材的“国潮”剧目《马可·波罗》与《战上海》将于6月下旬和7月初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这两部本土院团出品的剧目将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有机融合,将献礼建党99周年,并带观众一同探寻“一带一路”、重温红色信仰,重拾对演出行业的信心。两部剧目都将于6月16日全面开票,在符合目前疫情防控的要求之下,保持上座率30%以内的座位开放。
上海芭蕾舞团出品的原创芭蕾舞剧《马克·波罗》由前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瑟·马丁内兹出任特约编导,著名时尚大师皮尔·卡丹加盟舞美与服装设计。该剧为“一带一路”主题原创芭蕾舞剧,将于6月26日至27日以优雅舞姿呈现丝绸之路上的爱情咏叹调。
《马可·波罗》首演于2010年第1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以《马可·波罗游记》为蓝本,讲述马可·波罗即将返回家乡威尼斯之时,奉忽必烈大汗之命护送其女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历经两年的海上漂泊,历经海上丝绸之路的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将美好的感情永远埋藏在心底……
创作团队特邀前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瑟·马丁内兹担任编导,为作品注入新古典主义芭蕾风格。除了将芭蕾的审美与中国地域风格融于舞台,男女主人公的双人舞尤为流畅、浪漫,动作中所延伸出的线条感、丰富的空间感都让人感受到“新古典”的魅力,同时,别具特色的蛇舞、印度舞、阿拉伯舞、大波斯舞等舞段与宫廷传统舞蹈形成鲜明对比,令人目不暇接。
剧中马可·波罗一角由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吴虎生饰演,吴虎生不仅拥有绝佳的芭蕾技巧,表演也细腻并充满爆发力。阔阔真公主则由上海芭蕾舞团最年轻的主要演员、国家二级演员戚冰雪饰演。
该剧在舞美、服装、音乐方面也独具匠心,整部舞剧中有30个人物,共160多套服饰,许多看似稀奇古怪的廓形、色彩与各种面料的创新运用,却在舞台上与舞者身姿、情节氛围巧妙地融为一体。音乐则由美剧《欲望都市》作曲、奥斯卡颁奖典礼音乐总监丹尼尔·沃克担任作曲。
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红色主题大型杂技剧《战上海》,去年国庆前夕就曾在文化广场呈现杂技表演的新美奇难绝,此次二度回归的《战上海》在经过2019年多轮演出和修改打磨之后,将于7月1日至2日登台,带观众打开红色记忆之门,重温信仰的力量。
《战上海》以解放上海战役为故事线索,真实展现解放军在攻克四川路桥北岸邮电大厦、四行仓库等战斗时的壮烈场景,讲述地下党为保护发电厂等重要城市设施,彻底施粉碎敌人破坏阴谋的感人故事。以杂技艺术手段和舞台样式来全面展现“上海战役”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不少观众在进剧场之前都有疑惑:杂技不能开口,拙于叙事,究竟如何表现红色题材?用杂技形式能表现出上海解放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吗?
“通俗地说,就是在过去追求惊险美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探索如何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杂技团团长,也是《战上海》出品人之一的俞亦纲说。
《战上海》由“序、血战外围、密谋炸厂、智取密件、暗巷逐斗、青春誓约、铁骨攻坚、雨夜飞渡、生死黎明、尾声”八个篇章构成整剧。剧情中以小人物见大情怀,从小切入展大格局,保卫电厂作为主线,辅以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展开叙述,讲述了一个有筋骨、有血肉、有温度的革命浪漫故事。同时,高难度杂技动作被巧妙地融于叙事之中,不仅用惊心动魄的表演抓住观众的眼球,更让观众情不自禁代入现场情境之中,仿佛身临其境。
在表演设计方面,《战上海》突破了杂技技巧固有的程式和表演模式,探索了杂技与戏剧、舞蹈、魔术等艺术门类的融合表达,演员们不仅完成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更兼顾对角色的塑造。全剧以富有惊险性和表演张力的肢体语汇,多维度、立体化地进行呈现,让杂技惊险、刺激、柔美的本体特质为剧情推进营造层出不穷的精彩亮点。
除了杂技艺术本身的创新之外,《战上海》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将简约与诗意的舞美设计纳入考量,同时利用大量的多媒体技术,以及创意的舞台道具,还原最老上海街景和周旋巷斗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图文素材来源:上汽·上海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