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exels
随着上海入梅,温热潮湿黏糊糊的体感颇让人不适。“高温、雨水、口罩”三件套,让人不觉气喘胸闷,近日不少市民反映,口罩似乎越来越戴不住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直言,步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最忌大众疏忽、放松防护。他呼吁,此前疫情防控时期的一些好做法要及时保留,如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加强营养锻炼、使用公筷公勺等都应继续保持。
日前,国家卫健委已更新《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适用于低风险地区,以降低人群感染风险为目标,提出了现阶段口罩防护措施,中、高风险地区仍参照原版指引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低风险地区不代表没有风险。“从目前疫情防控的效果来看,佩戴口罩依旧是相对有效的防护措施。”孙晓冬给市民的建议是,何时该摘、戴口罩,切莫教条。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居家时无需佩戴口罩。当身处户外或公园时,建议市民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
公众乘坐交通工具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骑车或自驾车时,无需佩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铁、长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当公众进入超市、商场、餐厅、博物馆、健身房等公共场所时,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对已回到校园的学生和老师来说,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跟上日常教学的节奏,也是不小的考验。针对托幼机构,因幼儿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在园内全天佩戴口罩。而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等工作人员应戴口罩。中小学校学生需随身备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校园内,学生和老师无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戴口罩。在大中院校,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情况下,教职员工和学生无需戴口罩;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需佩戴口罩。
孙晓冬特别指出,市民若出现胸闷、气短,甚至缺氧头晕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还要提醒公众注意的是,佩戴口罩,也要注意卫生。具体来说,市民佩戴口罩前后应做好手部卫生;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
夏季黄梅天,口罩容易被汗水或雨水打湿,口罩一旦湿掉,也失去了防护力,需及时更换。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