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舞台,一支话筒,一段心声,一股力量。这个“五四”,上海交大医学院8位战“疫”一线的医护青年以TED云分享的形式娓娓讲述他们温暖却坚毅、平凡而伟大的青春战“疫”故事。
这场《交医话“疫”——战“疫”中的青春力量》青年分享会由上海广播电视台“金话筒”雷小雪主持,人民网、超星、B站、微博、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
抗疫歌曲《勇气》的主唱、作词作曲者首次相聚
“每一次回首,看到你汗水把白衣浸透;每一次挽救,你竭尽全力彻夜地守候……”
分享会开场,当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在懿德楼舞台上用浑厚饱满、充满张力的男中音唱起抗疫歌曲《勇气》时,这首歌的作词者、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李佳,作曲者专职音乐人袁清和交医援鄂医护青年缓缓走向舞台中央,与廖昌永共同深情演绎这首传递爱与勇气的歌曲。
声暖人心,激发力量。
此前,廖昌永、李佳、袁清三人之间还不完全认识,仿佛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通过歌曲《勇气》隔空交流。
如今,李佳援鄂归来,终于实现了和主唱、作曲的首次相聚,同台演唱。
李佳激动之余,当即创作了一首《江城子》的词,此来纪念这有意义的“五四跨界合作”——
虽初会,志当酬。流年莫负红日入海流。与君共谱绕梁曲。繁花盛,懿德楼。
廖昌永向交医医务人员表达了崇敬之情,希望用歌声激励和感谢白衣战士,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带来无穷精神力量。
有一种责任叫“我是医护”,有一种力量叫“战疫青春”
分享会中,有催泪的感人故事,有理性的医学思考,有坚韧的成长蜕变,有治愈的人文光芒,还有淬炼的青春担当。
“2019年,国家的关键词是‘扶贫’,我在云南剑川支医;2020年上半年,国家的关键词是‘战疫’,我在武汉前线救治新冠患者。”瑞金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高琛妮,刚完成为期半年援滇支医工作的她又毅然奔赴武汉前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她说自己并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不忘入党时的初心,愿尽自己一切努力践行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在除夕之夜紧急奔赴湖北抗疫一线的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护士长江雪,分享了隔离病房中的点点滴滴,讲述了“逆流而上,提灯前行”的故事。
她所在的团队也成为完成四个“第一”的医疗队——第一个到达武汉、第一个开党课、第一个提供尸体解剖病例、第一个发表高水平临床研究。这些数字背后是整个医疗队和时间在赛跑,和死神在抢病人。
同仁医院的“小于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于亦鸣,作为上海“一号病人”发现者,分享了他作为上海“守门人”的战“疫”故事。
有人要去前线冲锋陷阵“拼刺刀”,也总要有人坚守后方、保护后方的“父老乡亲”。他和留守在上海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一样,用勇敢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守护这个城市,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而感动广大国人的除夕夜出征告别外婆的视频主人公、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专业病区副护士长冯亮则带来了一本特殊的战“疫”日记本,里面记录着那些充满温情的医患故事。作为一名护士,她悉心护理病患之余,还做起了病患和病患家属的心理建设,医病又医心。
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刘立骏风趣地说道,之前连赚多少工资都算不清楚的自己成为了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背后的守护者,承担了后勤保障工作,掌握着医疗队的物资生命线。
67天的抗疫,也让他这个没结婚、也没女朋友的人变成了女性用品“李佳琦”。
磨炼是成长的催化剂,抗“疫”是时代给予的成人礼。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治医师马宇航分享了战“疫”中青年人的自我成长与蜕变。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疫情猝不及防降临时,当自己学着前辈的样子,踩着前辈们的脚印,一步步逆行的时候,他感觉面对医学、面对复杂的环境会更多一份内心的平和。
“只能看到你的眼睛,却看不到你的容颜”“逆行奔赴疫区前线的你,最美丽”“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知道你为了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护士沈佳佳说,每每想起这些话时总是很感动,为自己能成为白衣天使中的一份子而自豪。
在武汉战斗抗疫虽是一段难熬辛苦的日子,但因为难熬中的坚守,才让这些故事闪闪发光。
97年出生的仁济医院护士李依,是仁济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家乡在湖北。5月1日刚参加完医院为援鄂医疗队员举办的集体婚礼的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谈及援鄂,她动情地表示要为家乡尽一份力。而她之所以选择医护这一职业,就是希望她护理的每一位病人都可以看到下一个黎明的曙光。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八位分享者是一个个交医青年的典型,更是交医青年的集体群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交医青年或白衣执甲,无畏逆行;或主动出列,勇挑重担;或坚守岗位,无声守护……他们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生命防线,诠释了“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彰显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