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大考”来了,上海发热防线持续加固升级-LMLPHP

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实施精准防控,守牢安全底线——在上海,高温下的战“疫”防线,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多位医生对公众发出提醒,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哪怕天气再热,市民也要扛住,不要忽视个人防护。尤其是外出到人群集聚的地方,千万别轻易摘口罩目前,上海有117个发热门诊,遍及申城各级医院,另外还有200个发热社区哨点诊室,共同构成上海的发热防疫战线。随着夏季高温到来,一人一诊室,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对重点地区人员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等,成为全市各个大小发热“哨岗”的常态化标准动作

高温“大考”来了,上海发热防线持续加固升级-LMLPHP

上海已经入梅,昨天中午的一场降雨并没有浇灭多少暑热,走在马路上,很快感觉憋闷。记者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大门岗亭处,此时,室外温度已超35摄氏度,医务人员依旧全副武装站在烈日下,查看“健康码”,测量进入人员的体温,一个不落。

“新冠病毒太狡猾,面对未知的风险,我们只有严防死守。”多位医生对公众发出提醒,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哪怕天气再热,市民也要扛住,不要忽视个人防护。尤其是外出到人群集聚的地方,千万别轻易摘口罩。

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实施精准防控,守牢安全底线——在上海,高温下的战“疫”防线,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发热门诊接诊量在增加,对发热病人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眼下,天气越来越热,在医院,发热门诊这道防线也跟着“热”了不少。

和前两个月相比,瑞金医院近期接诊的发热病人增多了。今年二、三月,这里接诊发热病人每天40至50个,而今,发热病人的日接诊量基本在70至80个。

这是怎么回事?瑞金医院急诊部主任、发热门诊负责人高卫益分析:天热后,急诊送来的发热病人明显增多;其次,过去瑞金儿科急诊一天有10个发热病人送到发热门诊,如今,一天有20多个。

为了严守发热门诊这道防线,瑞金医院已有最新安排:调配了一批“冰宝贴”到急诊、发热门诊,给中暑的病人备着,也给医务人员备着。

从今年冬天战“疫”时各大医院备足“暖宝宝”,到如今“冰宝贴”上场,一晃眼,由冬入夏,瑞金医院对这条发热防疫线不仅常抓不懈,还一直在加固。

根据全市部署,目前,医院发热门诊对每个发热病人都做核酸检测,实现发热病人核酸检测 “应检尽检”,而非“愿检尽检”——一字之差,意味着防线再“升级”。

高温“大考”来了,上海发热防线持续加固升级-LMLPHP

关注疫情走势,已成为各大发热门诊的“必修课”。“发热门诊必须要始终绷紧防疫这根弦。”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医务部主任叶敏说,眼下按“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要求,对境外疫情防控,医院坚持做好实时对接和严格的闭环管理;对境内的防疫,医院则始终扎紧篱笆、守牢防线,做到24小时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并特别关注来自重点地区的患者人群,充分发挥好“哨点”作用。

个人防护太热口罩戴不住?请牢记“随身带,随时戴”

目前,上海有117个发热门诊,遍及申城各级医院,另外还有200个发热社区哨点诊室,共同构成上海的发热防疫战线。随着夏季高温到来,一人一诊室,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对重点地区人员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等,成为全市各个大小发热“哨岗”的常态化标准动作。

夏季就诊高峰即将来临。在上海多个大型综合医院,急诊就诊量比前两个月增加10%左右,老人就诊者增多,其中不乏有发热表现的患者。

瑞金医院急诊在本周末就接诊了一对老夫妻,二人戴着口罩来就诊,脸憋得通红,一测氧饱和度,都只有80——人体氧饱和度低于93,已达到进入抢救室的标准。所幸,医务人员快速给予吸氧,老人的氧饱和度双双 “回升”,人缓过来了。考虑到这些情况,瑞金急诊药房近期调整了用药,将人丹、冰宝贴等缓解中暑情况的保障物资调到常用系列,以备不时之需。

“鉴于目前的情况,建议市民朋友尤其是老年朋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不要扎堆,外出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在高卫益看来,恢复正常经济生活很重要,与此同时,个人防护这个“木鱼”敲多少遍都不为过,总比追悔莫及好。

高温“大考”来了,上海发热防线持续加固升级-LMLPHP

也有人说,天气太热了,口罩戴不住了怎么办?面对这个烦恼,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吴立明给出的两句核心提示让人印象深刻——“随身带,随时戴”。

吴立明建议,市民出门可随身携带口罩,用密封袋装好。一旦遇到密闭空间、人群密集区域或需要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可视情况佩戴口罩。“掌握这个原则后就能明白,如果要前往菜场、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还是要戴口罩;晚上与朋友去逛夜市,如果是空旷的室外,可以不戴,但如果人头攒动,还是要戴上。”他特别提及,对年老及体弱者来说,从自身防护角度着想,外出建议佩戴口罩。

舌尖安全接触生鲜后请洗手,各类食物要充分加热

吴立明同时提醒,戴口罩的目的是减少飞沫传播,而与之同等重要的是勤洗手。做好手卫生,这一举措将有效减少接触传播。

高温“大考”来了,上海发热防线持续加固升级-LMLPHP

近期,受“进口三文鱼切割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消息影响,很多消费者对三文鱼等生鲜的“接触”感到惶恐不安。在公共卫生专家眼里,这其实是通过“勤洗手”可以阻断的范畴。所以,市民与其惶恐,不如继续沿袭疫情防控期间的防护举措,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比如,进出菜市场、接触生鲜后,要勤洗手。此外,目前阶段,生的食材尽量不去吃。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厉曙光教授分析,目前已发现新冠病毒不耐高温,它在56摄氏度下加热30分钟,即被灭活。所以,将各类食物充分加热,煮熟、煮透,就可以确保食物安全。

厉曙光同时提醒,食材进入厨房后,务必做到生熟分开。这不仅仅指食材分开,处理生食与熟食的刀具、砧板、容器也建议不混用,同时,放在冰箱里的食材,也要做到生食与熟食的 “分居”。建议将熟食置于上层,生食置于下层。

医学专家提醒市民,若要外出聚餐,要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不松懈。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 “早发现、早治疗”,利己利他利社会。

06-15 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