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正斌(左)与客商交流蔬菜品质与销售情况。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人物小传
顾正斌,上海蔬菜集团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作为承担上海60%以上蔬菜供应任务的江桥市场负责人,顾正斌带领团队,以“疫情一天不退,我们绝不收兵”的决心,持续战斗在市场保供与防疫第一线,保证了蔬菜供应、食品安全、价格稳定,以共产党员的坚守与奉献,为托住整座城市千万市民群众的“菜篮子”全力以赴。
2000多万市民群众的“菜篮子”拎得稳不稳,可以说是上海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其中的关键发力点就在上海西大门、距离沪宁高速起点不足1公里的地方。这里是上海蔬菜的“超级枢纽”——江桥批发市场。每天,这里承接上海70%的客菜——也就是外来蔬菜,并向全市各大菜场、超市集散。千家万户的餐桌,几乎都能追溯到江桥;稳住江桥,就托住了这座超大城市“菜篮子”的底。
疫情发生后的3个月,江桥市场总经理顾正斌把自己钉在了一个超乎寻常的时间表上:清晨5点出门上班,晚上八九点下班回家。他带领团队把江桥市场当成战场,既做到了防控的万无一失,又竭尽全力保证了供应稳定。
“一呼百应”背后的信任与担当
身为蔬菜批发的 “上海第一”“全国十强”,江桥市场占地却仅有150亩。每天,进出市场的有上万人次,500多辆大型卡车从全国运来六七千吨蔬菜,随即被3000辆货车和5000辆非机动车“接走”。单单这些车和人,似乎就能把江桥市场塞满。
然而,凭借市场管理者高效率的管理、将心比心的服务,以及与进场客商长期磨合出来的默契,江桥就像一架精密的仪器,多年来运转无碍。
全年无休的江桥,唯一能喘口气的是春节。作为总经理,顾正斌对市场的节律了如指掌:“上海人现在喜欢外出过年,所以春节里,我们的日交易量只有几百吨。”但是,疫情打乱了所有的工作节奏:上海2000多万人“宅家”,买菜吃菜的需求陡增,农历新年伊始,零售端蔬菜供应吃紧,部分超市货架甚至被买空。
面对疫情,根据上级部署,江桥市场立即吹响集结号,在员工会议上,顾正斌作临战动员,他要求大家无论如何要全力以赴防疫情、保货源,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靠着留守的客商,江桥的蔬菜供应量,从农历除夕的不足1000吨增长到大年初二的近3000吨,已经远超往年水平。然而根据预测,大年初四,江桥必须供货5000吨以上,缺口很大。但此时,许多客商已经回家过年。
大年初二晚上,顾正斌在客商微信群里,向几百人阐明形势,组织发动大家尽量提前回上海,为保供应出一份力。
很多人都说,顾正斌是非常拼、同时非常务实的领导者。除了“拼”,顾正斌对员工要求极严: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他不允许任何员工在客商那里买菜,发现一次处罚一次。
“拼”和“严”,多年来化作了信任和威信。而关键时期,“信”就是一呼百应的执行力。在“微信动员”之下,一车又一车蔬菜不断抵达江桥——到大年初五,市场日交易量突破8000吨,创下历年春节假期蔬菜供应的最高纪录。
“朝五晚九”折射的坚韧与细致
应对需求方面,江桥回应得很有力。同时,面对疫情防控这一仗,顾正斌团队取得了完美的战果。事实上,顾正斌从一开始就清楚地意识到,对江桥市场而言,防控战需要持之以恒、细致入微,其挑战和价值绝不亚于保供。
在保供开始之前,江桥市场就迅速为防控形成了预案。400多名员工被组织起来,围绕市场形成布控网。江桥市场四通八达,在所有出入口,顾正斌都带领同事划定隔离区、消毒区,安排专人严查人员和车辆出入,特别是做好重点地区“人车货”的监管,逐一落实防护、排摸、上报、隔离措施。
在防控中,冲在最前的是江桥市场临时组建的党员突击队。每天天没亮,市场还开门,顾正斌和班子成员就带领党员突击队进驻各出入口,持续奋战到天黑。这种“朝五晚九”、披星戴月的节奏和强度,整整持续了3个月。
防控战不只是肉搏战,更需要缜密的思维。疫情期间,顾正斌先后组织了11次专题会,在保供的同时,不断完善防控预案,消除管理盲区,包括及时推出出入证制度,要求所有进场人员提供手机轨迹证明;对常年市场工作的小工,要求他们每天在线下打卡;如果哪天缺席,立即要求通过微信发送实时定位,以确认不曾离沪。
今年1月下旬以来,吞吐了上百万吨蔬菜、上百万人次客流的江桥市场,没有发现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