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智能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的A4纸,是当下基层社区干部庞杂工作的生动写照。虽说社区兴起了科技范儿,但一个个智能系统在实际推广中却屡屡被“小巷总理”们“嫌弃”。重复录入数据、定期维护信息……孤立、割裂的智能系统,有时也给他们增添了烦恼。
“社区云”的诞生,让基层干部们摆脱了这张A4纸,只要动动鼠标,所需数据信息立时出现;居民们一旦遇到问题也只需线上发布信息,便会有人迅速跟进解决。
一幅智慧社区治理图景在上海一步步化为现实。依托于“社区云”,基层社区不仅能“减负增能”,更多年轻人也借此契机成为社区治理“生力军”。
各区街镇现有的特色应用都可对接“社区云”
“在一开始试点的过程中,我其实是有顾虑的,特别担心它会不好用。”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云台一居委党总支副书记张炜十分坦率地说出了自己最初的顾虑。这些年来,包括张炜在内的“小巷总理”们面对的智能系统并不少,但真正精准击中他们需求,被认定为好用、管用的系统却不多。
“社区云”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拥有强大的基础数据库,能够成为支撑基层开展工作的“强力后援”。目前,“社区云”正积极对接市级条线部门。未来,通过“专业系统”版块,基层工作者可实现一键跳转登录,直接连通各大系统,而无需再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或许会有人担心,“社区云”这一全新系统诞生后,此前的特色智能系统开发都要付之东流?为此,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各区、街镇现有的特色应用统统可以通过标准接口对接到“社区云”。同时,“社区云”将提供“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中的权威数据和各类社区日常工作记录、人员信息,为基层工作大大“减负”。基层社区工作者们或可告别厚厚的纸质台账,一键登录斩获“最强大脑”。
智慧“标签管理”,实现社区服务迭代升级
“标签管理”,“社区云”里的这项功能非常实用。“标签管理”既囊括了年龄、身份等基本信息,各街镇、社区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添加个性化标签。比如,有一些居委会通过“标签字典”,专门设置了一个“疫情期间志愿者”标签。通过这一小小标签,基层工作人员们能便捷快速地筛选出疫情期间的志愿者名单,极大地方便了居委会和志愿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和防疫工作的开展。
在令基层工作者们最为头疼的人口信息排摸环节,“社区云”系统也迸发出了能量。疫情期间,通过社区云“房屋管理”和“居民管理”版块中的人房对应数据,基层社区工作者得以精确核准居民口罩预约信息、回沪登记信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同时,“社区云”还力求通过数据之治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品质。以老年人需求排摸为例,过去,通常以社工入户或电话询问为主。如今,只要老人或其家属登陆后台发布信息,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后台统一梳理分析,清晰掌握老人们的需求点,以需求促进服务提升。
“社区云”的附带效应——更多年轻人加入“社区智囊团”
在推动社区基层“减负增能”之余,“社区云”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附带效应——更多年轻人踊跃加入“社区智囊团”。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停车空间规划到美丽楼道建设,社区要面对的事务十分庞杂。然而,此前最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的通常都是已退休人士。朝九晚五的年轻小白领们就算有心,也常常碍于空闲时间对不上,因此只好作罢。
自从试点“社区云”后,在互动社区频繁留言、贡献“金点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他们还将这股热情延续到了线下,纷纷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社区自治贡献力量。
周家渡街道昌五居民区,与沪上大多数老旧小区一样,面临着“边角料空间”难题。经历数轮改造后,社区外立面变美了、小区绿化环境好转了,但仍有一些微空间尚未改造到位,影响整体环境美观。昌五居民区目前就残存着这样一块拆违地块。要是按照过往经验,居民区书记必定会一轮轮召集线下讨论,这场社区微空间改造行动也将旷日持久。
不过,昌五居民区的此次改造项目却借助“社区云”实现了效率和质量“双提升”。一位居民直接在社区云的“议事厅”版块发布了改造项目,提议将其建成花园。没想到的是,网络上附议者众多,项目很快通过了投票环节,顺利形成了“星愿社区自治花园”方案。甚至,还有年轻设计规划师主动请缨免费帮忙设计。以“社区云”为切入点,一个更活跃、丰富的“线上互动社区”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