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格宗景区——香巴拉天然佛塔。
巴拉村,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藏匿在香格里拉大峡谷深处的格宗雪山脚下。巴拉为藏语译音,意为自巴塘迁徙而来的藏族村落。
▲“小而美”的巴拉村拥有1300多年历史。
过去,巴拉村是州内有名的“边三村”,虽然有着风景如画的大峡谷,天然而成的佛塔,美丽的杜鹃等丰富资源,却因为没有公路,“养在深闺人不识”。
▲曾经的巴拉村民居,现已改造成博物馆,供游客参观。
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电讯……那时,当地村民最珍贵的电器是手电筒!
▲蜿蜒曲折的景区道路,也是村民的“致富路”。
村民出行,全靠一条镶嵌在悬崖峭壁上不足半米宽的人马驿道,底下是奔腾的岗曲河,从巴拉村到市区往返需要徒步走上5天。村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
▲蓝天白云、雪山草甸,风景如画。
有人生病了,全靠青壮年抬出大山医治;很多病重的村民,往往有去无回。巴拉村民说:“都穷出名了,峡谷外的人教育孩子都会说,要不听话,就送巴拉村去。”
▲生长在海拔4200多米的杜鹃。
2008年元旦,巴拉村人迎来了新的希望——路通了,电来了,电话也用上了。自掏腰包修路的村民斯那定珠说:“要致富,先修路。我从大山深处走出来,一直希望反哺家乡,把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香格里拉大峡谷的水流。
作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的核心景区之一,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建立后,驾驶员、讲解员、协警、餐厅服务员、保洁员、歌舞演员等岗位,解决了巴拉村及周边毗邻农村30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及扶贫问题,人均月工资近5000元。
▲景区内的玫瑰园,玫瑰花瓣可售作鲜花饼的原料。
同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景区周边500多名村民受益。比如:村民出租自己的藏族老屋,供游客参观体验藏文化,每户可得租金七八千元不等;村民兴办养鸡场、养猪场等,每户每年可增收5万元。从前,村民户均年收入千元水平,如今已跃至近10万元,走上了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来源:本报记者 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