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心先收拾房间?日本国宝级禅学大师给出的理由是……-LMLPHP

很多人一想到收拾房间就觉得麻烦,不外乎是因为东西实在太多了。若都是生活必需品尚且情有可原,但大都是多余累赘之物。或是不何时才能派上用场,或是高价购入的奢侈品,又或是亲朋密友馈赠之物。虽说累赘,却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肯丢弃。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不肯放下的理由不在他人,无非是由于自身执念而作茧自缚,执意给自己找理由留下它。

禅宗教导我们,这类作茧自缚的执念之心,断不可留。

那么,如何才能放下不需要的物品呢?先说结论,答案就是制定规则。

以三年为基准,这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三年间一次也没有用过的东西、一次也没有穿过的衣服等等,三年不用,以后大概也没用了。从经验上来说,我想大家也能认同这一点吧。

那么,以三年为基准,处理不要的物品时,可以考虑以下四种方式。

送给朋友或熟人;

转卖给旧货店回收利用;

认为确无其他用途(改做他用);

最后的最后,丢弃。

如果觉得有人能用的上,就问问朋友或熟人是否需要。卖给旧货店回收利用或是参加各地义卖活动,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果是二手服装,各地似乎都有免费回收的机构可供咨询。

除此之外,思考这些东西是否还有其他用途或新的用途也很重要。某样物品在某种用途用尽后,予之别用,使其重获新生,禅宗称之为“知鉴”。

要修心先收拾房间?日本国宝级禅学大师给出的理由是……-LMLPHP

比方说,以前禅寺中都有石臼,用于磨豆取粉,保证食材供应。石臼用上三、四十年,就会变得破旧损坏,无法使用。此时则用作禅寺庭院中的踏脚石或是渍物石(压在咸菜缸上用于腌渍咸菜的重石)。

又比如说,倒塌的五轮塔(日本寺院中由五个轮堆叠成的供养塔,五个部分分别代表空、风、水、火、地五大宇宙要素)的一部分可以用作手水钵(日本神社和寺院中用于净手、漱口的器具)。

在我担任住持的横滨市鹤见区建功寺中,每年除夕都要举办“万灯除夜钟”的活动。那一晚要燃上三千多支蜡烛。摆放蜡烛的器具则使用修整院内竹林(间伐)时砍下的竹子。间伐时砍下的竹子别无它用,因此用作摆放蜡烛的玩器。

物尽其用,是要赋予物品二次甚至三次生命。自古以来,日本人便有将旧和服重新缝制使用的做法,格外珍视这一“知鉴”之心。

缺了壶嘴的小酒盅虽然会扫了饮酒的兴致,但只要插上一朵小小的野花,便成了精致的花瓶。旧衣服也可以重新裁剪精心做成枕套等等,用法多样。“知鉴”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可以给我们的人生增添新的乐趣。

在丢弃某样物品之前,一定要以知鉴之心物尽其用。实在别无它用,方可以感恩之心郑重舍弃。丢弃是最后一步。

“丢了太可惜了”,舍不得丢东西的人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然而,虽说惜物是应该的,但如果这也可惜那也可惜,家里最终就会堆满压根用不上的东西,反而更为浪费,又何谈“可惜”呢?

一样物品,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如果一味束之高阁,只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变成毫无价值的封藏。一味留存这些东西,只会浪费有限的收纳空间,寻找真正有用的东西时,也会在无谓的翻找中浪费时间。无论如何,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被许多无用且不需要的物质裹挟,那才是真正的“可惜”。

丢弃不必要的物品,把房间收拾干净整洁,心灵得以磨砺,心情变得轻快,生活也变得自在起来。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无用品的裹挟之中,内心也会背负许多无用的、恶劣的感情,容易觉得疲惫不堪。如果置之不理,内心便会愈渐凌乱。因此,舍弃无用的物品自不必说,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活用现有物品,减少购买新的物品。即便要买,也要仔细挑选真正用得上的物品,且要长久地使用下去。“避免增加物品,做到物尽其用”,思考什么才是“可惜”的真正含义。

要修心先收拾房间?日本国宝级禅学大师给出的理由是……-LMLPHP

购买新物品的一大原因,就是只考虑到眼前的得失需求,贪图小便宜买了廉价品,结果却无法满足于此,使用时也不加以爱惜,最后反而不断购入许多类似的替代品,衣柜变得越来越挤。与其买三件从来不穿的衣服,不如花同样的钱去买一件真正喜欢的、穿得上的,这样才会爱惜。没有什么比贪便宜所浪费的钱更可惜的了。

禅宗在衣、食、住等方面均讲求极简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禅宗认为,只有在如此简约朴素的生活中,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然而,禅宗所谓的简约,绝不意味着忍耐粗糙。虽说只要东西有用,便宜点也能凑合,但如果是一分钱一分货的物品,就算价格高昂也可以购买,只要能用得长久且懂得珍惜。钱要用在刀刃上。重点在于张弛有度。

禅语有云:“放下庵中放下人”。放下,即舍弃。意指深山庵内中居住着舍弃心中执念,自由自在的人。如果心中可惜的物品过多,姑且先试着放下其中一样如何?丢弃其中一样后,虽觉可惜,但也会发现实际上这件东西并没有原本想象的那么重要。放下执念,内心就会变得轻松。从“可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这是磨砺心灵的第一步。大胆地迈出这一步吧。

*摘自《少而美的极简生活》一书

06-16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