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续集难火”的怪圈,已经是第三季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依然火爆,口碑爆棚。
该片自6月13日开播以来,凭借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解读中国文明发展的内涵解说,聚焦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盛世风貌,赢得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被赞为“5分钟文明简史”“一看就上瘾的宝藏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了,为什么还这么火?文物选择、新式表达、创意推广这三个方面是关键。该片总导演徐欢表示,创作团队致力于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我们是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语言,用‘白话’描述了一遍国宝。我们要让文物活起来,就要想办法让观众感兴趣。但这个感兴趣,绝不是哗众取宠,也不能哗众取宠。”
文物选择:每一件文物都是时代的坐标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共四季,节目组万里挑一,最终在数量巨大的存世文物中精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进行讲述。
第一季的人头壶、陶鹰鼎、三星堆青铜人像、越王勾践剑,第二季的曾侯乙编钟、战国商鞅方升、长信宫灯、铜奔马,这些代表性文物在《如果国宝会说话》推出后,以其独特的历史定位和文明物证大受欢迎,有的甚至成为年轻观众追捧的“明星国宝”。《洛神赋图》、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敦煌飞天、青州佛造像、昭陵六骏……第三季中,来自18家博物馆的25件国宝再次俘获年轻观众,每天5件文物一亮相就被网友刷屏点赞,好评如潮。
为什么这些国宝能吸引年轻观众?因为它们是最特别的存在,片中精选展现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时代的坐标。“中华文明视频索引”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基本定位。基于此,片中所选文物都是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与传扬中具有重要价值,或能反映当时生产力水平、人民的创造精神。换言之,片中的文物都不只是承载了一段历史,它本身就是中国人智慧和创造力的文明坐标。
前两季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的曾侯乙编钟、推动中国度量衡发展的战国商鞅方升如此,第三季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展现贸易往来的鎏金银壶、关于法治建设的阿斯塔那俑与文书、关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黄河铁牛也是如此。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某个领域的最高水平,还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有着特殊的意义。例如《洛神赋》、《兰亭序》代表着南北朝时期人文思想的崛起;敦煌与青州,一个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核心地带,一个是大陆东端文明辐射范围的见证;被唐太宗赋诗表彰的昭陵六骏,更是波澜壮阔的唐代史诗,堪称一座奔腾的纪念碑。总导演徐欢表示,“我们是用文明的视野来观察这些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命运变迁的证据。”
虽然《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依旧每集只有5分钟,但在拍摄片中每一个文物之前,节目组都要花大量时间做研究准备,要经过反复论证才能根据文物的特性,找到适合它的视觉表现形态。为此,《如果国宝会说话》创作组有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学术顾问从前期就介入,选题、开题,之后由导演负责执行。成片之后,要经过文博专家评议,最终阶段还要文物局专家把关。
这些国宝之所以能打动观众,其实在创作阶段就先打动了创作者。徐欢表示:“我常跟我的创作组讲,创作中要不断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件文物哪里打动了你,你要把它写下来;第二,打动你的点是什么?是你自己强加给古人的观点,还是有着稳固的学术支撑?我们要让国宝发声,而不是通过国宝,发你的声。” 就连让观众拍手称道的片中文案,创作组在准备时也会从不同角度写出若干个版本,而只有获得最终认可的那一版才能与观众见面。
新式表达:让国宝“活”起来激发好奇心
看过前两季的观众都有深刻体会,《如果国宝会说话》与以往高冷文物纪录片有所不同,它形式活泼灵动,内容精巧有趣。尤其是片中的文物在文案和表现上或活泼,或走心,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创作组认为,文物是有生命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独特的“性格”。他们试图站在国宝的角度,感受它的历史呼吸,再通过接地气的旁白讲述国宝的“心声”。
让国宝开口说话,让国宝活起来,第三季无疑在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上进一步升级。动态的文物表现和沉浸式体验,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给观众的最大感受。节目组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高精三维数字扫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录技术、表面微痕提取技术、数字拓片、数字线图、多光谱采集等,让观众能够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文物样貌。同时,8K数字技术、AI再构了历史现场,“高昌诉讼官司现场再现”、“博物馆奇妙夜”、“李太白、岑夫子、丹丘生以酒筹筒行酒令”的沉浸式体验也让观众穿梭时空,见证了历史的发生。
已播出的分集中,一段爆裂狂躁的电音后,画风突变。可爱的大唐胖妹忽而跟着潮流打扮自己,成为蝴蝶翻飞的疯丫头,忽而穿上男装,成了长安城最酷的小妞。以自信为美的大唐女子再配上灵魂BGM,既俏皮又时髦,被网友大赞:“宇宙台真会玩,看纪录片也能成大型蹦迪现场。观众不由自主跟着节奏摇摆,疯狂抖腿。”
第十集“立狮宝花纹锦”,全集没有一句解说旁白,而是脑洞大开地用电脑编程来展现古代二进制“经纬编织法”的奥妙与魔力。炫酷的设计,万花筒版的精妙图案,夜店风的背景音乐,全集高能,拉风带感,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连程序员看了都会瑟瑟发抖,“这是哪位大唐设计师的毕业设计?”
此外,观众在片中还能惊喜地看到《洛神赋图》和敦煌飞天“宁静”地动了起来。我们能看到洛川的水波荡漾,洛神的衣裾飘飘,看到敦煌藻井纹案律动如海浪。凝视这一切,我们的内心反而因动而静,生出前所未有的安静。有网友表示,“片中文物动态的细节都有‘催眠’的魔力,感觉时间都停止了,一切归于宁静,或忧伤,或沉默,这是一种奇妙的身心体验,这或许就是文明的力量。”
落叶、衣裾、微风、水火……这一艺术呈现把创作者的时空与现实时空进行了链接。有评论认为,“这看似穿越,但其实正是我们对于历史文化无限好奇心的表现。”
创意推广:特色海报说唱先导片很吸睛
“官方卖萌,最为致命。”这是《如果国宝会说话》前两季,网友对该片宣传推广的精辟评价。
三星堆青铜人像暗自发话:“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表情迷惘的人头壶被做成了“抱抱我”、“爱我”、“吻我”的“三连”表情包;冬至那天,海报上的大克鼎盛着饺子问:“各位老饕,约一碗水饺可好?”……《如果国宝会说话》前两季的多组文案海报走红网络,不仅画风活泼、想象力惊人,还让国宝们大显“反差萌”,成为大家争相转发的网络“爆款”。
而《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继续将接地气、拟人化的创意进行到底。早在开播前,该片推出的镜像海报和说唱版先导片就火爆网络,备受年轻人追捧。
“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唐代仕女俑,“明镜亦非台”的青州佛造像,“我欲乘风归去”的玉羽人骑翼马……创意十足韵味无穷的镜像海报,让我们透过文物的镜像察古观今,看见国宝的前世今生。听着它们的孤寂“心语”,国宝们被赋予了性格,在镜中“活化”。有网友表示,“以前只觉得文物是高高在上、冰冷的存在,却没想过它们也会如此孤寂。”
这边走心看镜像,那边国宝玩说唱。古乐与电音齐鸣,古筝携马啸共吟。“爱就爱一个长相思,恨就恨一个生狂痴”,暗藏十五首唐诗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先导片又皮又燃,以rap的流行方式打破历史的“玻璃罩”,一通猛操作道出了国宝的内心“独白”,画风炸裂,被网友大赞“自带BGM,6得飞起”。
定位历史坐标的精选文物,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时尚表达”、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开创了文物纪录片的新样态,示范了纪录片的一种正确打开方式。新媒体时代,生硬的广告轰炸与苦口婆心的说教式植入,已经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了,但这种传播环境的变化却也为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渠道多元、表达多样的传播“快车道”。新奇有趣的文案,灵动时尚的新媒体表达让这些原本静处于博物馆一隅、待人观赏的文物,瞬间有了活生生的个性和面对面的热度。《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无缝连接,顺畅对话,如此让国宝走近年轻人,焉能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