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报人严独鹤的豪华朋友圈:周瘦鹃、张恨水、陆澹安、郑逸梅……-LMLPHP

▲严独鹤在重庆南路三德坊寓所读报

严独鹤好交友,这和他的职业与性格有关。时人玖君在《报人外史》中写到他时,曾这样评论其在新闻界的地位:“一似梅兰芳之于菊部,顾曲周郎,没有不知道梅大王的;读报人士,没有不知道严主笔的。”文章中写他为人:“待人接物,处处稳重,先生天性谨守,好好先生典型,进入新闻圈,一举成名天下闻。对外交际,八面玲珑,同事尊敬,朋友爱戴……立身处世像严先生般到处受欢迎的满堂红人物,实在难得。求之报人中,像严先生般交长生运,常盈不亏的,惟氏一人,别无第二。” 这里仅介绍他朋友圈中几位新闻界和文学界的代表人物。

周瘦鹃

周瘦鹃与严独鹤是一生的挚友。周瘦鹃比严独鹤小6岁,但他们的经历相似:都当过教师,很早开始文学创作,在中华书局任职时一起翻译过西方文学作品。差不多同时进入新闻界, 周为《申报》副刊“自由谈”主编,严为《新闻报》“快活林” 主编。这是当年中国南方最负盛名的两家报纸副刊,故时人有“一鹃一鹤”之称。两报虽是竞争关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严独鹤请婚假的那段日子,就是请周瘦鹃代为主理“快活林”编务的。抗战胜利后,周瘦鹃离开报界,定居苏州,在城中购置了一幢带花园的住宅。他移情园艺,成为国内有数的园林专家,将自己居住的这座私家花园布置得美轮美奂,成为苏州园林中的一绝。北京人民大会堂建造时,其中盆景的设置,就是专程请他去主持安排的。1955年冬,严独鹤夫妇携幼子祖祐及长女汝瑛一家人赴苏州作一日游,同时参观周家花园。祖祐后来回忆道:“当时觉得有趣的是看到了好几只绿毛乌龟,都有脸盆那么大,龟盖上面以及四周满是长长的绿色绒毛,在小水池中蠕蠕而动,使我留恋不舍。记得院子里还有一口盖上木盖的水井,据说其中的井水很深也很清。但数年前,周伯伯的一个儿子在园中游玩时,失足落水溺亡。虽已时隔数年,但周伯伯说起此事,依然脸现伤感之色。”

一代报人严独鹤的豪华朋友圈:周瘦鹃、张恨水、陆澹安、郑逸梅……-LMLPHP

▲周瘦鹃与严独鹤是一生的挚友

周瘦鹃和严独鹤后来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每年一起赴京参会,他们在会上的发言,也事先私下交流。严独鹤曾感叹道:“我同瘦鹃交往50来年,深知他为人率真,一喜一怒均形于色,因此有时为人所误会,连(程)小青都对他一度有看法。其实,他完全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只是过于天真而已。”

周瘦鹃和严独鹤都是在 1968年下半年去世的。周是不堪折磨,就在自己的花园里跳了井。

张恨水

张恨水、李涵秋、顾明道,都是“快活林”长篇连载的作者,严独鹤与他们既是编者与作者的关系,又是好朋友。1929年,由钱芥尘介绍,张恨水与严独鹤在北平中山公园 “来今雨轩”欢迎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视察团的席上认识,严当面约稿,张很高兴地答应了。待严独鹤回到上海不久,张恨水便寄来了稿子,那就是轰动一时的《啼笑因缘》。1930年3月17日, 《啼笑因缘》开始在《新闻报》副刊“快活林”连载,至同年11月30日结束。12月,由严独鹤等人成立的三友书社立即出版了单行本。严独鹤请张恨水作一篇“自序”,他以为责无旁贷,遂在“自序”中详细交代了最初构思这部小说时的情形。那是北平5月的天气,在中山公园的一处景致中,他趁着兴致很好的时候,头脑里构出一出悲欢离合的幻影来。这些幻影,他不愿让其立刻消失,一想出来之后,马上掏出日记本子,用铅笔草草地录出大意了。这些幻影,就是后来的《啼笑因缘》。张恨水和严独鹤因《啼笑因缘》而结缘,作为小说的约稿编辑、“快活林”的当家人,严独鹤有一种溢于言表的自豪感:从《啼笑因缘》 刊登在“快活林”之第一日起,便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欢迎,至今虽登完,这种欢迎的热度,始终没有减退,一时文坛中竟有 “《啼笑因缘》迷”的口号。一部小说,能使阅者对于它发生迷恋,这在近人著作中,实在可以说是创造小说界的新纪录。张恨水对严独鹤充分信任,欣然支持他将《啼笑因缘》改编后搬上银幕。

一代报人严独鹤的豪华朋友圈:周瘦鹃、张恨水、陆澹安、郑逸梅……-LMLPHP

▲张恨水和严独鹤因《啼笑因缘》而结缘

说到严独鹤与张恨水的友谊,还有一则稿费的故事。那是 1944年在重庆,杂文家耿庸听成舍我说的。在讲起张恨水写连载时,成谈起当年严独鹤到北平向张恨水约稿,张答应了。后来张恨水央张友鸾对严独鹤说,“快活林”要《啼笑因缘》,稿千字20元。当时严独鹤愣了一下,就竟然允诺了。成舍我谈及此事感慨道:“时下好些人要求提高稿酬,也不过是千字斗米,已有人看似天价。其实(20世纪)30年代初千字20元,用来买米可是用石计算的,那才是天价。”1955年华东作协组织参观活动,耿庸与严独鹤同行,途中休息时想起这件事,于是向他求证。严独鹤笑道:“想不到你也知道这事。那时张友鸾对我说了张恨水要这高价,我确实吃惊。不过想了想,觉得他准是想看看我们上海人有多大气,我不想给他看小气,赌了这场气,倒结交了张恨水这个老兄。”

陆澹安

陆澹安是严独鹤的老朋友。他早年在严独鹤主编的“快活林”上发表过不少短篇小说,如《十年后》《记帐》《拜年》等,他还是“快活林”点将会健将之一。1923 年,陆澹安与严独鹤、可、郑子褒、施济群、孙漱石、严芙荪等,每人出资10元,创办了《金刚钻》报(简称《钻报》)。创办初衷,盖因当时上海一张小报《晶报》,其主办者余大雄为了推广销路,挑拨文艺圈,引起各方厮杀,坐收渔利。之后更是在报上随意挖苦起各路文人,一时引起公愤。起名“金刚钻”,意在可以“刻晶”。办得随意,结果却出人意料的好,一办就办14年。《钻报》是轮流执编,彼此相处和谐。严独鹤和陆澹安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一代报人严独鹤的豪华朋友圈:周瘦鹃、张恨水、陆澹安、郑逸梅……-LMLPHP

▲1964年5月,严独鹤(中排左一)与老友们合影

中华电影公司成立之初,编剧有严独鹤、陆澹安,导演有洪深、陈寿荫,摄影有汪煦昌、卜万苍。为了寻觅演剧人才,又开办了中华电影学校,陆澹安和严独鹤都参与教学和教务工作。因不收学费,一时投考者至四五千人。培养出了胡蝶、徐琴芳、高梨痕等电影明星。

1935年,陆澹安所作《啼笑因缘弹词》出版,严独鹤欣然作序,予以高度评价:“今之谈文学者,率别两途,曰传统文学,曰民众文学。诗古文辞,传统文学也;乐府、戏曲、小说、弹词以及所流行之语文体,民众文学也。二者判若泾渭,不可得兼,吾友澹安独兼能之。”

1939年,严独鹤又与陆澹安、周瘦鹃等好友共同创办大经中学,严任校长,陆担任教导主任。1941年因不愿向敌伪机构登记而停办,显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也证明他们确实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澹安日记》中,记述了几十次两人在报馆或家中晤面的情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澹安并没有出来工作,而是潜心研究语词和《水浒》。他的《小说词语汇释》(中华书局内部发行)与以“何心”为笔名的《水浒研究》,都得到了严独鹤的称赞。

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派聂绀弩等赴上海、苏州等地调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身世,在上海召开了座谈会,由华东文联筹委会主任夏衍主持。宋云彬、刘大杰、赵景深、严独鹤、郭绍虞、赖少其、陈汝衡、顾颉刚、孔另境、曹未风等二十多位作家、学者到会,严独鹤还在会上发了言。会后向社会征集相关材料,严独鹤想到老友陆澹安的《水浒研究》“钩沉搜秘,扶隐发微。见人所未曾见,道人所不能道”,因而迅速通知了他,陆澹安即将“关于水浒作者问题的研究”送到严独鹤家,由他转交聂绀弩。聂绀弩收到后极为重视,即回信托严独鹤转交陆澹安,成就了文坛一桩佳话。

一代报人严独鹤的豪华朋友圈:周瘦鹃、张恨水、陆澹安、郑逸梅……-LMLPHP

▲1980年,陆澹安挥泪题诗悼老友严独鹤

浩劫中严独鹤受迫害,别人都不敢上门,但陆澹安仍常来探望老友。严独鹤临终前对夫人说,身后只通知严谔声、陆澹安二人。其时,严谔声也正受到冲击,只有陆澹安一人前来送老友最后一程。严独鹤去世后,陆澹安对老友的家属仍十分关心,让自己的孙儿小康、大同与故友的孙儿建平交往,希望他们能继承祖辈的友谊,成为世交。

郑逸梅

郑逸梅是严独鹤朋友中最长寿的一位,享年97岁。他早年加入过南社,当过编辑,做过中学校长。他博闻强识,文思敏捷,有“补白大王”之称。他常和严独鹤一同观展,第二天副刊要有所记载,严独鹤往往要郑逸梅执笔,在副刊的版面上留出五六百字的地位,晚饭后必须交稿。时间虽紧,但郑逸梅精力充沛,出笔迅速,总能按时交稿。严独鹤生日恰在重阳,老 友们总在那天以祝寿之名聚餐,以快朵颐。有一次聚餐,有人请严独鹤点菜,独鹤客气不肯说,有一位说:“不必问,备一蛇羹即可,鹤是喜欢吃蛇的。”郑逸梅说:“仙鹤吃蛇,是旧传说,不是事实。我知道独鹤爱吃蚝油牛肉的,不妨点一个吧。”严独鹤闻言笑着对老友说:“你真深得我心,不愧知己。”

一代报人严独鹤的豪华朋友圈:周瘦鹃、张恨水、陆澹安、郑逸梅……-LMLPHP

▲郑逸梅是严独鹤好友中最长寿的一位

浩劫之初,因郑逸梅担任中学校长,被斗得很厉害。严独鹤很为老友担忧。但郑逸梅还是熬过来了。浩劫结束后,严独鹤获得平反昭雪,郑逸梅为此写了长篇纪念文章,刊登在香港《大成》杂志上。1990 年,浙江桐乡为严独鹤建造“独鹤纪念亭”,郑逸梅欣然撰对联一副。之后,严独鹤的幼子祖祐、长孙建平,常向老人求教,他分别给两个小辈执编的副刊赐稿,同他们结下忘年之交。

——本文摘选自《严独鹤传》

一代报人严独鹤的豪华朋友圈:周瘦鹃、张恨水、陆澹安、郑逸梅……-LMLPHP

▲《严独鹤传》

严建平著

华文出版社出版

一代报人严独鹤的豪华朋友圈:周瘦鹃、张恨水、陆澹安、郑逸梅……-LMLPHP

▲作者严建平是严独鹤的孙子

06-18 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