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新华社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传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消息后,美联社驻北京摄影记者马克·施菲尔本(Mark Schiefelbein)前往附近街道拍照。
接着,尽管从未进入市场,但他被列为了潜在的病毒携带者之一,成为通过大数据筛查确定需要接受检测的35.5万人中的一个。
18日,他在美联社发表题为《亲历北京核酸大检测“第一人”》的记者手记。
周三下午,我的手机响了,一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通知我尽快到附近某体育场报到,乘巴士前往一个检测点。数十人在集合处走来走去,相互怀疑地打量对方并保持距离。有几个人戴了好几层口罩。
登记后,我们被“护送”到大巴上:每排坐1个人。巴士将我们送到一个大型城市公园,一个博物馆的场地被改造成临时检测点。数百人正在排队等候。像我一样,许多人都表示没进过那个市场,只是曾到过附近区域。一些人还抱怨说他们只是曾开车经过。
我不无担忧地环顾四周——我正站在新发地员工和日常顾客中间吗?从远处拍摄该市场,我不曾感到危险,但在被这些列为存在风险人员的“簇拥”下,我感到一丝不安。最后,我来到了弯弯曲曲队伍的最前端。一名身着全封闭防护服和口罩的工作人员为我测温,并检查了我的“北京健康宝”健康码。在出示了“未见异常”的绿色码后,我被安排到一排桌子前接受检测登记。我手持一个贴有条形码的小瓶,跟随人群进入大厅内,大厅里每张桌子后面都有两名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我坐在椅子上,被告知要把头往后仰,说“啊”。当工作人员在我的喉咙深处移动拭子时,我本能地想要呕吐。
“好了,结束了,”工作人员用英语说。在返程的巴士上,我的情绪放松了许多。那些在几小时前的行程中还一言不发的人们开始聊天,除了谈论其他国家的疫情,还在议论不同品牌手机的优点。
回到集合处各自回家前,我们接到了要求——在得到检测结果前不要出门。我听说成千上万的人都被要求居家隔离,这看起来很难落实。不过无论如何,反正我打算待在家中。
针对新发的疫情,外媒认为,中国有能力施行外科手术式定点抗疫措施,使疫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同时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6月17日报道,据病毒学家约纳斯·施密特-沙纳西特估计,北京最近出现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并不是可怕的第二波大流行的开始。
沙纳西特当日对巴伐利亚广播二台说:“现在假定暴发第二波大流行是言过其实。”他说,像中国现在暴发的疫情随时可能出现。这位病毒学家说:“这并不令我感到惊讶。但是,我们现在也看到中国作出了多么好的反应。”
沙纳西特认为中国采取的措施令人信服。他说,中国试图用非常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当地疫情,这似乎很有效;由于采取了这些快速而严格的措施,他预计不会暴发第二波大流行。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认为,中国已学会如何搞清情况和控制危机。
在6月19日晚的《新闻1+1》中,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解读最新疫情时表示,“接下来几天的确诊病例数还是取决于筛查的力度,现在大面积的筛查主要是把既往感染的人通过主动筛查发现出来,而不是等到他发病就医才能发现,这样就抢在了病毒在社会传播前能及时发现阻断。”
吴尊友认为,随着核酸检测范围不断扩大,阳性率越来越低。说明疫情没有在更大范围扩大开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好信息。
综合来源:环球网、参考消息、《新闻1+1》、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