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奥林匹克日。受疫情影响,中国奥委会今年将相关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理念、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为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了一场以体育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与羽毛球前世界冠军陈金、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方静怡等在体育产业深耕多年的学员一起,就奥运营销、技术革新改变体育营销方式等话题进行交流。
随着过去数十年来奥运经济的蓬勃发展,奥运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地办赛成本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场馆建设,如果一座城市原本的场馆基础较差,办奥运会的成本就会很高。但带来的好处也很明显,城市的旅游、经济都会因此受益。不能只看奥运会那一两年的盈亏平衡,要将目光投向更远。”
不可否认,办赛成本增加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各品牌进行奥运营销的门槛与成本也水涨船高,而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也导致为本届奥运会进行前期布局的企业承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在王高看来,对于已提前投产相关产品、纪念品的企业而言,这势必增加了一定的成本。尽管如此,王高仍对各品牌未来进行奥运营销的热情抱有信心,“最早的时候,品牌在赛事期间的露出机会只有场馆内外、电视转播以及平面媒体的报道,但随着技术革新,二次、三次编辑后的再传播如今已变得越来越普遍,也有一些新形式可以被引进。比如可以通过举办奥运专场,让运动员进行直播带货。”
作为退役后成功转型创业的运动员典型,曾涉猎餐饮业、旅游业的陈金对于新技术的助力也有不少感触。受疫情影响,陈金创立的羽毛球俱乐部的小班教学等业务暂时无法开展。除保留核心团队、继续开展一对一私教业务外,陈金也将更多注意力转向线上。早些时候,陈金及其团队就已开展了免费的线上羽毛球教学,而如今他也在计划尝试短视频及视频直播领域。此前,国内已有蔡赟等多位羽毛球名将进入这一领域。在陈金看来,与自媒体结合、打造自我品牌,未来很可能成为越来越多运动员退役转型的趋势。不过,他也坦陈,这样的转变不能局限于形式,“我的直播还将是以教学为主,但是肯定会加入一些娱乐化的元素。因为这面向的是业余爱好者,纯粹的教学无法吸引人,需要转型。”
同样面临转型的还有体育基金会,据同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员的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方静怡介绍,原本现在应该是自己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但随着奥运延期、疫情仍未过去,往年的夏令营等活动无法进行。“作为非营利组织,疫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时机,思考究竟如何怎样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与理念。”方静怡表示,基金会将计划与线上教育机构合作,开发一些奥林匹克相关课程。“奥林匹克并不是运动本身,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来源:摄影/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