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全市首个村级河长制工作站在乡村振兴示范村——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正式挂牌。由村委会书记和一名德高望重的乡贤担任“双站长”,村委委员、村民小组长以及村级河长为成员。
活动现场,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金山区副区长邱运理一同为“水库村河长制工作站”揭牌,镇领导为河长助理员发放聘书,工作站全体成员在上级政府领导和周边老百姓的监督下郑重宣誓。现场还发布了河长巡河体验路线,组织群众一同体验“水路+陆路”巡河方式,打卡“一条河道一个故事”特色品牌,感受水库村的水生态和水文化。
“看到村里设立了河长工作站,我感到很高兴。有了这个新‘家’,我们河长干起活儿来更有劲道了。你看这块大屏,有了它,哪怕刮风下雨不方便现场巡河的时候,我也可以到这里来转一转,通过大屏监控来一次‘云巡河’。你再看这些仪器,有了它们,我这个老河长也能够像在家里测血糖一样,及时了解河道的水质情况……”水库村民间河长张老伯一边指着工作站内的设施,一边兴奋的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工作站依托原有的村委会活动室,以“一网统管”为抓手,接入河道监控、水质监测等信息系统,将相关制度和工作站成员表、职责分工等信息上墙公示,悬挂辖区水系图;整合一支治水管水的队伍,及时发现、劝阻和上报周边企业污水排放、河面漂浮物、河岸垃圾、非法捕鱼及偷排偷倒等问题;加强与群众的互动,宣传河道管理保护的法律法规、党政治水管水方针,公开河道治理信息,搭建一个河长、群众之间交流的平台;以程序、责任、制度、考核等“四张清单”和不同人员担任巡河过程中的联络员、巡查员、宣传员、监督员、服务员的“五员治水”以及采取问、巡、盯、管、督、改“六管齐下”的工作措施,探索创新形成了水库村巡河治水的“四五六”工作法。通过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四五六”工作法的实践,水库村从美丽乡村提升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水质不断提升,目前稳定在IV类或III类水,有些时段还是Ⅱ类水,生态清洁的小流域格局逐步形成,好水质养育了好产品,有机水产增殖放流、绿色多利升西瓜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真正让河道成为百姓的致富河、村民的幸福河。
“河长制的本质是责任制。但我们通过‘上海河长APP’后台发现,部分基层河长的巡河较少、履职不到位,更谈不上及时发现、上报、处置各类问题。通过试点成立河长制工作站,就是要强化河长末端执行力,做强做实治水‘神经末梢’。”区河长办工作人员侯春生表示。
据介绍,村级河长制工作站是河长办治水护水的延伸,是群众与河长的联络点,群众参与治水护水的议事堂,基层河长交流学习的加油站,河道治理成果展示的宣传点,河道治理信息公开的公告栏。通过将河长制工作“关口前移”,金山区将河长履职触角延伸至农村基层最末端,最大限度打通水体管护“最后一公里”,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构建共谋共管共享的治水护水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一同挂牌成立的还有“徐强工作室”。徐强是一家从事环境科技的民营企业董事长,是上海党外人士创业创新金山实践锻炼基地的第五批挂职干部,现挂职于水务局,同时指导联系漕泾镇。据悉,工作站中的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微型水质监测站就是他提出并投入的。结合水库村的“水、农特色”,他还设想将乡村旅游与河长巡河结合,打卡水质检测站,体验水环境改善下的优质农产品、水产品,从老百姓的切身体验、真实感受出发,向社会传播爱水护水理念。
水环境治理任重道远,金山区通过将河长制由行政机关向企业、社区、校园、家庭延伸,持续加强“三长三员”队伍建设(政府河长、企业河长、民间河长、河长助理员、河湖巡查员、河湖监督员),深化“民间河长”的概念,开展“三个治水行动日”活动(每月5日“河长治水专项行动日”、每月15日“党员护水专项行动日”和每月25日“志愿者净水专项行动日”),支持鼓励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建立起长效护水机制,一同巩固治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