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令公众颇为关注的是,长江江豚拟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
圆圆脑袋,小眼乌黑,嘴角自然上翘,全身都是“萌点”的长江江豚被誉为“微笑天使”,其濒危程度却超过大熊猫。专家表示,升级为“一级国宝”不仅有望挽救其极度濒危的命运,对长江大保护也意义非凡。
极度濒危,它是长江仅存的淡水鲸类
长江中曾经同时生活着两种淡水鲸类——白鱀豚和长江江豚。除长江外,地球上同时拥有两种鲸类动物的河流只有南美的亚马逊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说:“鲸类动物处于河流食物链顶端,同时拥有两种淡水鲸类,说明长江曾经的生物多样性是何等丰富。”
过去几十年,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长江里的鲸类面临生存考验。2006年,中科院水生所对白鱀豚的分布区进行全范围考察,没有发现一头白鱀豚,宣告了白鱀豚的功能性灭绝。同年,对长江江豚的调查发现,其数量也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2700多头下降到1800多头;到了2012年的全国考察,长江江豚数量则下降到1045头。“虽然也有上千头,但种群分布碎片化,其濒危程度事实上已经超过大熊猫。”王丁说。
一直以来,长江江豚被认为是海洋江豚的一个分支,如果这种判断属实,那么将海洋江豚引入长江,也可挽救岌岌可危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但据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杨光团队的研究发现,长江江豚与海洋江豚在形态、解剖、生理、遗传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它们之间已经存在生殖隔离。2018年,该课题组从基因层面系统揭示了两者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遗传分化,从而支持长江江豚的独立物种地位。杨光表示,这一结论凸显了长江江豚进化上的独特性,以及对其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多措并举,迁地保护效果显著
目前保护长江江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虽然就地保护理应是最好的保护方式,但长江江豚原有的“家园”环境发生了变化,对其生存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一些长江故道水文条件和长江干流较为类似,且人为破坏较少,是比较合适的迁地保护之所。
据王丁介绍,我国已经为长江江豚建成了三个迁地保护区和一个迁地保护基地。在首个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湖北天鹅洲,长江江豚种群已从最初引入的不到10头增长至约80头。
一些地方保护区也不断传来好消息。2012年以前,洞庭湖中的长江江豚数量呈现断崖式减少,当地政府自2012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拆除矮围、禁止挖沙、加强渔政管理等。2017年考察发现,该地的长江江豚数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态势。“这意味着做好保护工作,江豚的数量恢复还是很有希望的。”王丁说。
在人工繁育方面,中科院水生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研究探索。2005年,第一头人工繁养的长江江豚出生,并已参与子二代的繁殖;2018年,第二头人工繁养的长江江豚出生,这个月刚刚迎来了两岁生日。
保护升级,将为长江江豚带来什么
作为长江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长江江豚被赋予了“伞护种”的地位,也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牌”。也就是说,其生存状况代表着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对它的保护就是对整个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从这个意义而言,留住“长江的微笑”就是保护长江。
据王丁透露,早在多年前,长江江豚保护升级就已提上议事日程。升级为“一级国宝”能为长江江豚带来什么?简单来说,动物保护等级越高,代表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就越高,投入保护的经费和相应的保护措施都将随之升级。比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猎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应当向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且只能因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疫源疫病监测或者其他特殊情况。
今年1月1日,农村农业部发布的长江“十年禁渔令”开始实施,为挽救“长江的微笑”带来新利好。未来十年,长江江豚的种群和命运会有怎样的变化?在王丁看来,这是一个温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