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打造“全周期管理”的上海样本-LMLPHP

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看待,梁思成先生谈城市的一段话,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那么,如何把握人民城市的生命体征,遵从城市发展规律,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以全周期管理提升能力水平”“树立全生命周期的意识”,将全周期管理理念应用到城市治理中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全周期管理,原本是管理学理念,它将管理对象视为一个动态、生长的生命体,力图确保整个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形成有机闭环,实现环环相扣、协同配合、高效运转。把这个理念运用于超大城市治理,就意味着把城市当作生命体、有机体,将城市治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用系统思维来解决问题。无论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还是城市运行的常态治理,都要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而要整体施治、系统治理。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有什么样的生命体征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400多万常住人口,逾13亿平方米城市总建筑量,270多万户市场主体,600多万辆机动车,24万余台电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700公里,地下管网22000公里……可见,这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生命系统”。如何让它保持呼吸的韵律、脉搏的节奏和正常的机体运行?无疑,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如何破题?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建设“两张网”正是这个“牛鼻子”。数字时代,城市生命体因新技术应用而“拔节生长”。有人打了个比方,移动互联网是城市的神经元,物联网是城市的触角,云计算是骨骼,大数据是大脑。从城市治理的角度看,在这个生命体中,“一网通办”着眼于经济循环畅通,像是“循环系统”;“一网统管”着眼于感应、监测并处置问题,像是“神经系统”。借助“两张网”,我们能够更精确描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每时每刻的“生命体征”,从而为全周期管理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然而,“两张网”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手段创新问题,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流程再造,倒逼政府部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使城市治理各方面紧密协同。

赋能全周期管理,智能化是必由之路。中国已经把“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写入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上海还将向世界展示AI助力现代化治理的 “智能方案”。让城市生命体的“循环系统”更活跃,“神经末梢”更敏锐,“体质”更强健,“大脑”更聪敏,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就会更安心、舒心和暖心。

06-27 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