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今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她的小儿子、著名导演田壮壮在朋友圈确认了这个消息。
一首《红梅赞》,足以表达人们印象中江姐的形象,但于蓝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使她几乎成了江姐的代名词,几十年来几乎无人超越。
八一厂原厂长、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发悼念书,深切表达对于蓝老师的怀念和追忆。她说:“于蓝作为演员,创造了光辉的人物形象,亿万观众热爱她;于蓝作为事业家,是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呕心沥血作出突出业绩,亿万孩子受益于她。于蓝是我敬重的前辈,于蓝是‘最美奋斗者’,是中国电影界的骄傲。”
在于蓝家10平方米左右的小客厅里,挂着一张周恩来总理接见她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周总理握着于蓝的手,她一头短发,穿着干净利索,笑容灿烂,让人一下想起银幕上的江姐形象。这张珍贵的照片记录着于蓝的辉煌过去。
这幅照片拍摄于1961年,那次周恩来总理在开会期间和电影艺术工作者一起游赏香山,周总理特别赞扬了于蓝在《革命家庭》里扮演的母亲形象,他对记者们说:“于蓝演了一个好妈妈。”
于蓝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都是经典,其代表作有《翠岗红旗》(向五儿)、《龙须沟》(程娘子)、《烈火中永生》(江姐)、《革命家庭》(周莲)等。据于蓝回忆,有一次,周总理请不少文艺工作者吃叫花鸡,“他就像父亲一样,一点也不客气。该批评就批评,该鼓励就鼓励,总理夫妇对我没得说,很多文艺工作者和他们都有有趣的故事,他们非常关心文艺事业的发展。”
于蓝身上动过8处手术,与癌症抗争了三十多年,像江姐那般硬气。演了江姐这个人物形象之后,她说:江姐是我的榜样,如果需要牺牲,我也能做到。
于蓝曾这样回忆起银幕形象“江姐”的诞生。1961年,于蓝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小说连载的《红岩》,被其中所刻画的英雄群像——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所表现出来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她当时便大声朗读给同伴们听,同时和水华一起,决定将《红岩》改编成电影。在寻找扮演许云峰的扮演者时,于蓝推荐了赵丹,并亲自给赵丹写了一封信,结果赵丹很快就出现在了拍摄现场。
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有一次,为了拍一个俯瞰嘉陵江的镜头,需要摄影机上升到距离江面6米远的高度。如果是现在,利用遥控无人机就可以轻松做到,可当时哪有这样的条件呢?剧组只能将升降机架在船上才行。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于蓝首当其冲就站了出来,担起了安全组组长的职责,一边和照明组的同事架起笨重的灯光设备,一边时刻注意着摄影师和导演的安全。
《烈火中永生》电影上映后,引起巨大轰动,好评如潮。她所扮演的江姐,得到了几代观众的认可,她却说:“那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在谈到塑造江姐的体会时,她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她“非常了解江姐”。两人有过许多相似的经历,入党的时间也差不多,而且都进过敌人的监狱。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江姐是战斗在敌占区,而于蓝是在解放区,“江姐的环境比我艰苦多了”。
6月3日是于蓝的99岁生日,电影导演江平因为疫情未能像往年那样前去探望,撰文表示:“从我2002年调到北京工作起,这些年,老太太的生日……基本上都是大伙儿围在一起,切个蛋糕,吃碗面,唱支歌。这些年,那支歌一直不变,那就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