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巷总理”成了“面试官”,他们最在意什么?-LMLPHP

6月的上海正式迈入“考试季”。马不停蹄忙着疫情防控的“小巷总理”们又为自己加了一档活儿——“面试官”。今天下午,位于曹杨路上的普陀区业余大学内,社区工作者专项招聘面试正在进行。面试者是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而部分考官则是人们熟悉的“小巷总理”。

在沪上的大大小小街镇、居民区内,遍布着近5.2万社区工作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9周岁,其中38.2%是党员。从垃圾分类、河道整治到疫情防控,城市里每一桩关系民生的大事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不久前,上海启动面向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社区工作者专项招聘计划,将定向招录约1000名左右毕业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的社区工作者岗位尤其火爆,一下子吸引来了5494名毕业生踊跃报名。更让“小巷总理”们欣喜的是,这些报名者中不乏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沪上知名高校。他们既拥有扎实的学识基础,也具备过人的个人综合素养,将成为社区工作者中的又一支“生力军”。

当“小巷总理”成了“面试官”,他们最在意什么?-LMLPHP

“没想到年轻学生们对社区工作这么有热情!”

“这次面试比我预想得好多了,没想到年轻学生们对社区工作这么有热情!” 扎根社区20余年的颐华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莉婷是一名妥妥的社区工作“老法师”。让她欣慰的是,这些年来,人们对社区工作者的误解正渐渐解开。年轻的大学生们对社区工作的“知识库”更丰富、更全面,也让她有了被人理解的感觉。

以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将社区工作者选为第一职业十分少见。反倒是一些在外企、民企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在了解了社区工作性质后,会选择转换职业跑道、投身社区。

作为“面试官”的朱莉婷十分谨慎,她希望能选到真正对社区工作了解并热爱的“年轻血液”。在她看来,社区工作每天要与琐碎复杂的小事打交道,尤其需要大学生们有热情、有耐心,还要有一定奉献精神。

在面试过程中,朱莉婷成了最让考生们头疼的面试官之一。其原因在于,她尤其喜欢随机提问。根据每位考生不同的背景、性格,朱莉婷总会抛出一些极具针对性的问题。“我是想通过这些问题考察一下考生们的临场反应,也能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面试了几位考生以后,朱莉婷十分满意。她告诉记者,大学生们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度正渐渐提升,其中有不少人都“有备而来”,回答问题也大多有思考、有深度。

当“小巷总理”成了“面试官”,他们最在意什么?-LMLPHP

社区工作者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

一出考场,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侯悦长舒了一口气。十分看重此次面试的她觉得自己一开始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好。但好在,熟悉考场环境后的她渐入佳境,对考官们的问题也都能对答如流。

在连续的秋招、春招中,侯悦都没有投递更热门的外企、民企,而是一门心思奔着社区工作者而来。选择社区工作者是否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学习多年的专业本领?侯悦并不这么看。在专项招聘中,她投递的部门是普陀区真如镇企业服务中心。这份面向企业的工作,尤其需要具备“技术本领”。她对商业环境、政策法条的“知识储备”刚好可以匹配岗位需要。

当“小巷总理”成了“面试官”,他们最在意什么?-LMLPHP

普陀区民政局副局长李韵皎告诉记者,专业人才的匮乏一直是街镇、社区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今的社区工作,技术含量更高、专业能力需求度更高。以企业服务中心为例,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服务中心尤其需要一些懂金融、经济的工作人员去与企业更好地沟通。

吸纳更多年轻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街镇、居民区,已成为当下社区工作的大势所趋。为了让年轻大学生们尽快适应社区工作节奏,普陀区民政局还制定了一揽子培训方案。在确认录取后,应届毕业生还有机会“二次转岗”。结合个人性格特点和用人单位建议,毕业生们会被分配至企业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居民区等不同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还将被纳入“储备人才库”,有机会转至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岗位。

06-28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