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同一个门牌号,还是那个熟悉的小区——武川路222弄。时隔两年再次重回“故里”,居民李晓萌今天收获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家”——走进小区,曾经老旧的不成套房屋原址上,簇新的7层楼房拔地而起;踏进房门,敞亮的独立厨卫取代了过去昏暗逼仄的合用空间;虽然现在还只是毛坯房,她已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期待:“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历时两年,武川路222弄小区7幢不成套房屋原址上,通过原地拆除重建,分别建起了3幢三层和2幢七层的成套独用居民住宅。从今天起,153户居民将陆续领到新房钥匙。
搬回老地方、住上新房子、再遇“金乡邻”,杨浦区通过原地拆除重建这一充满“烟火气”的探索,不仅更新了居民们的生活空间,也留住了邻里间攒下的多年情谊。
重回“故里”,拥抱新居
整个武川路222弄小区,原有房屋14幢。其中,7幢为独立成套售后公房;另外7幢为两层楼的砖木结构不成套房屋,涉及居民153户。
今年70岁的李晓萌,在小区里住了60多年。“当时家里一大一小两个房间,总共约25平方米,最多时挤了九口人。”这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屋,外面裹着石灰,里面木板包心。楼里,一层楼面的人家合用厨房和卫生间;楼外,蛛网般的电线爬满墙上,各种私搭铁棚层层叠叠,抬头只能看到窄窄的一抹蓝天。不仅配套设施落后,房屋安全也存在隐患。由于小区地势低洼,每逢春夏大雨后,雨水都会漫过居民膝盖,几天不退。不仅有积水,小区更遭遇过白蚁侵扰。
这些年,居民们都盼着改善居住条件,可是因为房屋属于职工住宅,并不在旧改范围内。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并不是只有动拆迁。2018年,杨浦区在武川路222弄着手开启“拆除重建”改造计划,探索中心城区老小区升级的另一种可能。所谓“拆除重建”,就是将老房拆除后原地重建新房,在此期间,居民通过在外租房过渡等方式暂时搬离,待房屋竣工后再回搬。这一项目于2018年1月3日正式启动居民征询,1月21日完成全部153居民的选房签约,改造规模(居民户数)与签约速度均创杨浦区拆除重建纪录。
历时两年,222弄内原先7幢两层砖木结构不成套房屋被拆除,并在原用地范围内新建3幢3层住宅和2幢7层新住宅,并于2020年4月全部竣工。由于房屋从7幢变成5幢,楼房间的日照间距也因此扩大。
关上了房门,不能关上感情
在搬离222弄的这两年过渡期里,居民卜爱珍一家在三门路附近租了一间房。两年里,卜爱珍经常坐公交回小区,看着新房一点一点地建起来,心里也跟着一点一点亮堂起来。
昨天,走进222弄25号,卜爱珍乘电梯走进五楼的新居。从亮堂的卧室走进厨房、再到卫生间,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把房间打量了好几遍。“以前黄梅天在公用厨房炒菜,房顶的石灰经常扑簌簌地掉进锅里,这样的事儿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站在阳台,卜爱珍开始盘算起装修:“房间可以搞得简单些,但厨房一定要好好装。”
昨天来现场办手续、领钥匙,再度碰面的老邻居们眼里透着喜悦。说实话,数十年“挤”在一起生活,大家的感受是复杂的。房间太小,自行车、脸盆、纸板箱等只能往门外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更多的时候,谁家炒了个好菜,大家会一起分享;碰到急难事儿,也会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笑声与快乐在楼道里传递,情谊也在时光里悄悄沉淀。这次能够住上新房子,再遇老邻居,大家都说:“房门虽然关上了,但感情不能关上!”
令居民们高兴的是,此次原地重建过程中,专门预留了社区公建配套用房,一个新的社区睦邻中心将在这里落户。好消息还在后面,接下来,小区内剩余的7幢成套房屋也将进行美丽家园改造,提升整个小区居住环境。
照片:叶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