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里弄能“长”出多少欢喜-LMLPHP

梅雨季的清晨,走进江阴路72号这一方挤着26户居民的老洋房院落,眼前的景致丝毫没有想象中的逼仄和“黏糊糊”,百余平方米的公共庭院内一切井井有条——公共洗衣台被拾掇清爽,参差绿植围了一圈,玻璃雨棚下的统一晒架上晾着衣被,庭院墙边靠着的几辆助动车“披”着统一样式的雨衣……里弄内走出的阿婆看着来了“参观者”,指指一旁墙上的两张对比照,颇为得意:“诺,看看这里以前的样子,现在变化可大咧!”

是的,这方紧挨着南京西路明天广场的近百年老宅和小院落,内里居民也看到了“明天”——结合相关房屋修缮,一场微更新改造彻底颠覆、焕新了这里的生活:拆违释放出充分的公共空间,不仅根据居民需求加装入各类生活设施,尽可能内嵌独立厨卫,还通过有质量的“生活营造”激发起居民的自治共治热情。

里弄、庭院,上海典型的建筑风格与元素,特别是中心城区的那些上了年岁的石库门旧宅,曾承载着无数上海人的柴米油盐和美好回忆。

城市形态迅速发展的当下,在全市加快推进旧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同步加快改善那些尚未列入旧改计划的老旧小区,通过微改造、微更新落定居民需求,接驳更舒适的未来——在中心城区,有了更丰富的个性化探索:有的“合并同类项”,嵌入公共洗衣房、淋浴间等居民共性需求;有的由“抽户”释放空间,尽可能配齐独立煤卫;还有的,以一场“生活营造”来放大角角落落里的“品质”。

一条条里弄,就此长出无限欢喜。

一条里弄能“长”出多少欢喜-LMLPHP

“外部环境好了,自己家里也要弄得像模像样”

小小的洗手台旁放着小皂盒、小绿植、小盆景,一字排开。一旁两个竹编果篮里,一个放着土豆、西红柿、青椒和小葱,另一个摆着芋头,上头撒着红辣椒,颜色煞是好看……外人眼里如此局促的小小空间,显然在主人眼里是块“宝地”,承载起了一天生活的乐趣。年过六旬的钟旭阿婆,在江阴路72号住了超过30年,对于能拥有这样一方“适宜”的洗手台,她最懂内里的不容易。

一条里弄能“长”出多少欢喜-LMLPHP

去年,街道排定里弄修缮实事工程时,72号居民们改造意愿强烈,意见相对统一,率先开启了里弄、庭院及房屋内部的修缮工程。在街道、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改造中,施工方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尽可能“螺丝壳里做道场”,在有限空间内嵌入了更多独立厨卫设施,还充分整饬了楼道、庭院、晒台等公共空间,安装了诸如玻璃雨棚、晒衣架、移动铁门、地面防滑条等设施,居住舒适度大大提升。

“没想到,这样一次改造,收效是惊人的”,72号所在顺天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定珠这样注解“惊人”二字——首先,居民们爱护家园的主动意识强了,比如,他们自发推动在天台加装了两块太阳能电板,到了晚上,蓄电量可用来照亮昏暗的室内公共楼梯;再如,他们又自发定制了一批颜色款式相同的雨衣,为在雨天遮盖助动车时显得“齐整”;他们自发制定了保洁公约,每天专人负责清洁来之不易的独立厨卫;他们还悄悄美化了共用天台,摈弃乱晾晒乱堆物,让这里成为大家夏夜乘凉聊天、举头观星的“宝藏”空间。

更重要的,这里成了左邻右舍心水的“样板”。不远处,88号九福里的居民们常自发跑来“考察”,并顺利在今年3月启动了自家里弄的改造。有居民要求在院落入口处加装一个复古造型的“照壁”,有居民开始给自家进行装修;还有居民主动撤出了一车堆物和垃圾……“外部环境好了,自己家里也要弄得像模像样”。

一条里弄能“长”出多少欢喜-LMLPHP

“让留在这里的居民住一天,舒坦一天”

江阴路,所属的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居民区,这个典型的市中心老居民区,它一边挨着繁华的南京西路,又“集齐”了新里、旧里、石库门、花园洋房、现代商务楼等丰富的住宅类型,这里的老龄化程度接近50%。

“不管这里将来是否会动迁,要让留在这里的居民住一天,舒坦一天”,徐定珠,这位老书记说出了心里的大白话。

为此,近两年,街道在排定修缮实事项目时,鼓励居民区提前征集居民意见,在这些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加载”更多的生活功能和生活美学,让高楼大厦背后的老宅生活同样有诗意、更有尊严。

一条里弄能“长”出多少欢喜-LMLPHP

“曲径通幽”,这是南东街道内人尽皆知的一条网红弄堂。

说是里弄,其实是一条宽度不足1.5米的无名市政马路。弯弯曲曲,一头连着重庆北路,一头连着江阴路,全程两三百米。

此前,这条弯弯绕的小里弄曾集聚了十多个各色小摊贩,卫生状况不佳。屋内外居住硬条件改善了,大家对这条小弄堂也有了新的诉求和期待:能不能添个环境优美典雅的公共互动空间?

就此,社区找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师,就这一想法起笔描摹,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基础上,开始改造这条小里弄——弄堂一侧的墙面间隔着画了多幅居民参与的彩绘喷涂,里弄中间增设了一处精致的小庭院,作为社区自治活动空间,里弄入口处还做了精致的艺术装帧……

就此,居民们为其取名“曲径通幽”。说也奇怪,自改造好后,没有动员任何力量,十多个杂乱的小摊点就再也不见。

让站在石库门头讲话的尊严感幸福感,重回现代生活

“比起新社区,老社区可能更需要一种标签,一种能唤回生活尊严感和舒适感的标签”,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定鋆这样注解。

小巷不远处,一个里弄门口,四个并排着的石库门门头应居民要求,按照历史样貌回复成雕錾有“梅兰竹菊”的三角门头,居民们自发称之为“我们的4A景区”,但凡有亲友来,总要拉着在这四个门头前合个影。

一条里弄能“长”出多少欢喜-LMLPHP

要有生活的诗意,对于老旧居民区而言,首先要有生活的尊严和品质。“当下,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聚焦难点抓突破,结合南东有78%居民仍住在老旧小区的特点,就是要通过个性化的改造、更新方案,释放出老宅生活应有的品质和尊严。”去年以来,街道开始加大力度推动对于老旧社区的修缮、更新、改造,在补短板的同时,更注重满足居民对于生活的新向往,提供品质化的生活空间供给。

今年8月,位于黄河路的承兴里,老宅经过修缮更新后,居民们陆续回搬。

抽点拔户,是这个老社区对于释放生活舒适度的一种新探索。

此轮抽户改造中,先后有260多户居民获益。

结合更新修缮,整个社区释放出了部分公共空间,这些空间最终留给了居民,确保每家每户能多出约3.4平方米,用于增设独立厨卫。同时,继续改造里弄内的公共空间,嵌入公共洗衣房、公共活动室等居民需要的生活设施。

不只是承兴里,在更多社区,个性化改造方案还改出了公共食屋、公共展陈空间、公共读书角等现代生活中居民们渴求的新功能、新空间。

最终,让站在石库门头讲话的尊严感、幸福感,重回现代生活。

06-29 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