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复旦大学星火讲解团部分成员。
打开“复旦党建·1925”数字党建平台,就能在“定向活动”模块看到一条个性定制的红色行走路线。完成线下行走和学习后,党员们还能点击“我要签到”,获得一张自动生成的专属认证书……这是复旦大学整合全市333个红色文化地点后首创的小程序,为众多年轻党员带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四史”学习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海高校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建设一批专题课程,坚持把“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科,以红色资源激活信仰担当,以多样形式讲活历史故事,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全新打造课程库,更加注重实践
把最生动的“四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的第一课堂,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新打造的“四史”学习教育课程库,已开设“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智慧及启示”等近20门专题课程。这些课程不仅面向学校师生,同时也是给杨浦区广大市民群众的一份“自选式菜单”。
“石库门里的革命首创精神”“民众衣食住行的变迁”“社会福利的发展历史” “上海抗战歌曲的兴起、传播与意义”……让身边的历史说话,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由11个专业领域的35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四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开出一份涵盖95个主题的学习菜单。就在几天前,华东师大还做出一个决定:将整合教育学、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优质师资,建设更加注重实践的“四史”系列思政选择性必修课程。
在上海师范大学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课程上,主讲教师选取了上海最有代表性的28处红色文化遗址,为学生讲述红色文化元素背后的故事。这是学校最早启动思政改革的课程之一,目前,这门课的内容也将同时制作成节目,在喜马拉雅FM平台上线。
以喜闻乐见形式,增强学习教育实效
挖掘文化资源的红色内涵,推出“红色大寻访”,打造沉浸式党课、音乐党课、博物馆党课……在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沪上高校采用直播、视频等全新的融媒体方式,以95后、00后在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实效。
“走出去”盘活外部资源,上海大学与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合作,探索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两馆”资源融入学生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学校环化学院、理学院、生命学院、材料学院、力工学院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行走的党课”,开展红色寻访活动,让学生到革命遗址遗迹实地了解相关历史,现场体验感悟背后蕴藏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一只“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药箱、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医外科手术器械、针灸铜人和琴棋书画等文物,都承载着丰厚且独具特色的红色历史和记忆。上海中医药大学充分挖掘学校内中医药博物馆藏品中的“红色故事”,开展藏品“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解说,让广大师生从中医药发展史中见微知著。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同济大学推出“听TA说”之“红色能量”学习直播栏目。上海戏剧学院结合“艺术中国”课程、“戏剧党课”建设,也推出了一批形式丰富的红色文创、红色故事、红色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