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的房子就在外环边上,东面有高压线,北面有地铁11号线的高架,噪音实在很大,”浦东新区周浦镇棋杆村土生土长的唐雅弟决定进城“上楼”了 ,这一大家子和159户当地村民只用一天半时间,就完成了农民集中居住的签约,即将搬入周康航大居内的新房。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从今年4月底实质启动以来,浦东在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2197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工作,超额完成2000户的年度任务,为解决农村地区居住分散、房屋陈旧、风貌凌乱等突出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充分尊重民意,全过程阳光公开
为充分尊重民意、汇集民智,浦东在农民集中居住各个环节都引导群众自主参与,细化实施两轮征询,第一轮意愿征询,了解群众参与签约的真实想法,第二轮方案征询,向农户详细阐明补偿标准和安置房区位,听取群众意见,确保补偿工作依法合规并符合民意。
在签约过程中,全区13个镇同时实施农民集中居住签约,同一标准,规范操作,确保“电子签约不留后门,口径统一不搞特殊,阳光公开不设暗箱”。所有人口面积和房源数据录入签约系统,严格锁死后台,实现机器管人,确保项目补偿标准前后一致,横向平衡。所有项目按《标准化手册》和七步工作法的要求,二轮征询、调查摸底、补偿流程、人口面积认定、基地现场标准设置、电子签约系统和党建联建等各方面都统一标准,注重质效,保障签约顺利推进。所有认定和补偿结果在项目现场公开,农户可以通过基地公示栏、触摸屏、电子屏、手机APP等多种媒介路径获取信息,并对补偿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让大家放心签约。
在周浦镇的农民集中居住签约点,记者看到,现场放置了一台触摸屏机器,不仅从中可以清晰了解补偿安置的具体政策口径,而且只要有签约,安置补偿结果都会实时公开出来,确保农户吃透政策,消除疑虑。
改善居住条件,农民幸福感满满
农村和农民都是人民城市有机的组成部分。作为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好农村短板的重要举措,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一大关键在改善民生,让农民拥有更好的居住条件,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在浦东新区,针对农户需求,按照就近适配的原则,各个镇都把环境优美、配套齐全、交通便捷的房源作为集中居住安置房源,提供现房期房、大中小套型搭配,供农户自主选择,做到一户一方案、每镇总方案,并组织现场看房,让农户对房源有直观感受。
周浦镇副镇长陆风云表示,镇里此次拿出了周康航大居的现房房源,周边学校、医院等配套都已比较成熟,姚渔港的人行步道、傅雷图书馆还成了老百姓频频“打卡”的网红场所,而期房房源则在国际医学园区附近,“这些房源可以让农民享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老年人难免要跑医院,今后走路就可以到,我儿子上班也很近,周边各种配套都有,生活更方便了,”唐雅弟对安置房的地理位置特别满意,一家人对未来生活更是充满着期待,“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都会比之前村里的房子要好,我们一家都等着早日入住新房呢。”
为保障农户尽快享受政策红利,对于有集中居住意愿的农户,浦东加强队伍保障,集中力量做好签约组织和服务工作。浦东新区建交委成立农民集中居住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征收条线抽调40名骨干党员干部,成立分片包干推进工作组。据陆风云介绍,“区建交委方面负责标准审核,征收事务中心负责规范谈判和签约,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则充分发挥熟悉老百姓实际情况的优势,大家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准备工作精准高效、有序规范。”
经过各方努力,从4月底实质启动以来,浦东在不足2个月时间里高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两个镇一天内就实现100%签约,还有三个镇也在两天内完成了100%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