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微基建”开拓体养融合新模式,社区养老“精细化”升级-LMLPHP

若是细心观察沪上大大小小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新景象:在适合年轻人锻炼的常规健身房对面,专门面向50岁以上人群开放的健身房正悄悄兴起。两者面对面的位置,颇有些“对垒”的味道。

“小康生活”于老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抛开大蓝图、大梦想,它正是市民日常细碎生活的总和。对每天必跳广场舞的阿姨叔叔们而言,在离住家不到500米的直线距离内就可尽享运动乐趣,正是对“小康生活”一个具象又细微的生动感知。以“老年健身房”为代表,越来越多家门口社区“微基建”工程诠释着“人民城市”建设要义——“把更多公共空间留给人民,让更多公共服务惠及人民,把更多善意与温暖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个界面、每个细节、每个角落”。

自去年在杨浦区殷行街道、徐汇区康健街道率先 “试水”,“社区体育+康养”这一新模式最近又扩展至静安、杨浦、虹口、徐汇、普陀、长宁6个区。17家体养融合的“乐活空间”累计服务约35万人次,在老年人中收割了一票“铁粉”。今年下半年,这一模式还将迎来“进阶版”——社区长者运动康养之家。更多街镇将依托现有的为老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更适合本地区特色的体养融合模式。

年满50岁可“开卡”,健身器械经过适老化改造

据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葛健介绍,现有“乐活空间”主要有两种运营模式。一是纯公益服务模式,即政府提供场地、设备,并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对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二是半公益服务模式,即政府提供场地委托企业负责运营,企业负责规划布局、购买设备,对老年人收取一定服务费用。在实践过程中,基于运营成本等多重因素考虑,后一种模式成为主流。

尚体健康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乐活空间”的运营方,在半公益服务模式下,他们采取会员制方式向中老年人提供服务。只有年满50岁才能“开卡”,可以自由选择按月缴或按年缴。

家门口“微基建”开拓体养融合新模式,社区养老“精细化”升级-LMLPHP

▲五角场社区文化中心的“尚体·乐活空间”内,老人们正在使用等速肌力训练器锻炼。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与传统老年活动中心不同,从外观看,“乐活空间”就是一个十分标准的健身房。从跑步机、骑行器,到拉伸器械,健身房该有的器械这里一样不少。但定睛一看,你会发现,所有的锻炼器械都经过了一番适老化改造。

以跑步机为例,常见的斜坡式跑步平台被设计成了更平缓的水平式。为防止老年人在跑步过程中产生意外,握柄处还植入了可实时监测心跳的智能芯片。一旦发现老人心率过高,就可及时暂停运动。设计者还考虑到了老人在跑步过程中可能会摔跤的情况,因此引入了弹力挂绳,一旦监测到老人距离过远,跑步机就会停止运作。

体养融合,让衰老来得更慢一些

74岁的许阿姨在同龄人眼中是一位妥妥的“运动达人”。从木兰拳到交谊舞,许阿姨都不在话下。而如今,她每天必来的地点正是五角场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的“乐活空间”。“年纪上去了,有时候走在路上都觉得不平衡,我就想来这里锻炼,让自己老得慢一点。”许阿姨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老人的心声。

期待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活力,这正是老人们对品质养老的新需求。在这些“老年健身房”里,不只有运动,还融入了体医、康养等元素。通过科学运动,帮助改善失眠等种种老年人慢性病。“乐活空间”五角场店店长张莉推荐一款人气项目——水平律动床。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改善许多老人的共同困扰——失眠。通过机械力增加肌力,水平律动床可以促进老人消化、帮助入眠。来自首批试点单位殷行街道的数据显示,在“老年健身房”锻炼满半年后,31位老人的医保支出同比下降16.36%,其中12位老人的医保支出下降明显——同比下降达49.25%。

不过,张莉也清楚,“乐活空间”内的体育器械并非适合所有老人。每位老人第一次到来时,工作人员都会先为老人们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既往病史、健康数据等关键信息都要一一翔实记录在案。针对每位老人不同的身体情况、锻炼需求,工作人员都会为他们量身定制“运动处方”,为其推荐适合的运动设备和锻炼方案。

家门口“微基建”开拓体养融合新模式,社区养老“精细化”升级-LMLPHP

▲老人正在使用老年健身车锻炼,此处电子屏能做到不同运动强度的挡位切换。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市场馆设施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海松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结合已有的17家“乐活空间”持续跟踪老年人群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后的变化。“哪些部分的身体机能是提高的,哪些慢性病症状是减缓、减轻的,我们都在持续观察中”。

不仅为锻炼,更辟出社交新空间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还意味着更多的陪伴与共鸣。遍布于上海各大社区内的“乐活空间”还有另一样“隐藏功能”——社交空间。

与小年轻们去健身房纯为健身不同,老人们去一趟健身房往往一待就是两小时。将这两小时细细拆解,你会发现,老人们真正用于运动的时间一般只有一半。更多的时候,老人们轻松惬意地坐在律动沙发上,与一旁的伙伴们聊天。运营方也深谙老人的社交心理,在设计时专门留下了可供喝茶聊天的区域。

眼下,上海户籍老龄人口数量已超35%。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街镇,这一比例甚至超45%。而与庞大老龄人口相对应的,则是有限的老年人活动区域。曾有人这样解释广场舞的“场地之争”——公园不够多、不够密。这一问题的核心指向正是城市中有限的空间资源。通过政府提供场地、第三方提供服务的方式,“乐活空间”不仅成功盘活了百姓家门口的黄金场地资源,也让老人们以性价比更高的方式乐享运动。长者们更从容安心的晚年生活,映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温煦底色。

07-06 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