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36天,雨日27天,暴雨9天,13次暴雨蓝色预警,3次暴雨黄色预警,13次防汛防台Ⅳ级响应,3次防汛防台III级响应……2020年初夏,上海雨势汹汹。所幸,到目前为止,虽有部分路段出现积水,但上海全市没有明显灾情。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防汛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上海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和理念,不断完善防汛防台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引入高科技赋能,实现“一网统管”,用“绣花功夫”努力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7月1日起,上海进入主汛期,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台风、高潮位等风暴潮洪都有可能突袭上海,防汛体系将迎来更加严峻的考验。上海正严阵以待,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同作战,奋力夺取2020年防汛防台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人民城市为人民,来看上海防汛中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LMLPHP

郁斐 设计

从抢排积水到四道防线

7月6日,刚过完周末的上海人又迎来一场暴雨。

10时05分,维持了22余小时的暴雨蓝色预警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同时发布,全市防汛防台Ⅳ级响应行动随即升级为III级响应。

此时,上海市防汛办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市防汛办执行副主任、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王梦江已在市防汛指挥部的指挥中心值守。他们紧盯着指挥中心一侧的大屏幕,全神贯注地监测着每一处积水信息。在这块大屏幕上,上海数百处积水监测点的积水深度都实时显示。

“嘉定的这处下立交积水很深,赶紧与区里联系,调集泵车快速抢排!”上午10点多,刘晓涛与嘉定区防汛办负责人进行视频连线会商,询问情况。当得知区里已封闭下立交并调集泵车前往排水后,刘晓涛又叮嘱,一定要尽快处理完毕。看着大屏幕上这处下立交的积水深度持续下降,刘晓涛松了一口气。

当天,很多市民在上班路上遭遇强降水和积水,浑身湿透,戏称自己“乘风破浪”。自7月5日夜间至7月6日13时,上海全市70余处道路、下立交出现瞬时积水现象,全市共出动3000余名排水量放水人员,出动移动泵车21辆,抢险任务105次,全力处置道路积水问题。经全力抢排,至当天17时,积水基本消退。

这一天,已是上海入汛后36天里的第27个雨日,第9个暴雨日。

自6月1日入汛以来,上海已出现9次暴雨过程,全市平均累计降水量为378.4毫米(截至7月5日),较常年同期偏多近8成,占常年汛期雨量的6成以上。其中,市区徐家汇站为354.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郊区在302.7(青浦)-466.5(宝山)毫米之间,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1.2倍。

人民城市为人民,来看上海防汛中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LMLPHP

6月19日,上海杨浦区九隆坊生活广场附近,6名养护人员正使用摇车疏通管道。  上海杨浦微信公众号 图

2020年的梅雨堪称“劳模”,不仅比常年提前8天入梅,而且一直下不停,还特别喜欢在早晚高峰“泼水”。

所幸,面对防汛压力,上海已提前准备:强化组织领导,多部门会商联动,全面深入排查隐患,完善预报、预警、预案,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保障,补齐防汛短板……在多场暴雨的突袭下,道路、立交积水很快排掉,未造成明显灾情,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确保。

汛期虽然只有4个月,但防汛工作一年365天都不敢间断。这些年,上海的防汛防台体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像现在这样一场雨,外面很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积水情况,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抢排,但现在,虽然部分路段会出现瞬时积水,但一般都能比较快地排掉。”已从事防汛工作35年的王梦江感慨道。经过多年努力,上海目前已基本建成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区域排涝工程和城镇排水工程四道防线,应急排水能力可达到每小时10万立方米,多部门联动机制也日趋完善。

人民城市为人民,来看上海防汛中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LMLPHP

上海杨浦微信公众号 图

从顶层设计到精细化管理

但是,上海不敢有丝毫松懈。

近年来,天气形势日益复杂多变,气象预报难度增加。对于一座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而言,防汛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2020年上海防汛形势尤其严峻。一方面,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根据气象、水文、防汛信息等部门初步预测,上海2020年汛期将呈现降水总量略多,影响台风强度偏强,对流性天气强度偏强,沿江沿海潮位偏高的特点。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发生超标洪水的可能性增大,上海发生风、暴、潮、洪“三碰头”“四碰头”的可能性很高。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也对防汛造成了较大影响:大量在建工地跨汛使用;许多防汛工程无法正常发挥效用,比如排水管道临时封堵等;部分单位防汛准备启动较晚,一些原本应及时组织开展的大规模演练和隐患检查,只能调整为桌面推演和无人机巡查。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汛防台工作。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此前指出,要立足防大灾,始终保持高度警醒,全面加强立体防控,全力排查短板隐患,层层压实各级职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2020年刚刚入汛,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就进行了调整,代市长龚正任总指挥,各区、各成员单位的防汛责任人改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同时优化了市防汛办工作规则,细化工作举措,并与驻沪部队、气象、住建、交通、绿化市容、公安等多部门进行了对接会商,完善防汛保障机制。

防汛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靠的是多部门通力合作,背后就必须有体制、机制的保障。近年来,上海一直以依法防汛、科学防汛、智慧防汛、精准防汛、社会防汛为目标,不断完善全面、系统、精准、高效的防汛防台体系。

而防汛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

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共有38个成员单位,与防汛的密切程度各不相同。针对不同事项,市防汛办又专门牵头建立了10余个合作机制,如气象防汛直通车、市容环卫与排水“环排联手”、下立交“三合一”积水处置……

中考、高考都在汛期,又处于梅雨季节。如何做好中高考保障?

针对每一个考点,上海防汛部门都进行周密调研,制定专项预案,特别是容易积水的路段,同时与教育、公安部门加强联动,尽全力做好保障。

防汛工作,关键在“防”。2020年上海在汛前全面排查隐患,不仅健全“一区一图一表”隐患风险图,而且滚动排查,持续整改,实现“发现-通报-处置-销号”闭环管理,完成了252个各级各类防汛防台预案修订,针对跨汛施工项目更是落实“一处一预案”,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人民城市为人民,来看上海防汛中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LMLPHP

从一块大屏到一份规划

防汛水平不断提升的背后,是高科技的赋能。

自动监测积水动态,信息实时共享,智能调度指挥,多部门联动响应,直接视频对话……从一部电话到一块大屏,如今的上海防汛体系越来越智能、精准、高效,“科技+管理”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2020年6月1日,入汛第一天,“上海市防汛防台指挥系统2.0版”上线。这意味着上海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部纳入“一网统管”,通过统一的在线平台,就能实现更科学、高效的实时智能调度和多部门联动调度,意义重大。

“以前搞防汛主要靠经验,而现在更多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在上海市防汛指挥部的指挥中心,王梦江指着正显示“一网统管”平台的大屏幕告诉记者,在这里,气象、公安、路政等部门的信息全部可以实时共享,一旦出现问题就能立即联动处理。

比“科技+管理”更长远的,是海绵城市的建设。

针对排水,上海做了一份历时15年的规划,即不久前公示的《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 年)》。其规划策略中的重要一点,就是要积极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因地制宜,推进“绿、灰、蓝、管”多措并举,最终形成海绵城市的效应。

其中,“绿”即指海绵设施的运用和深化,如设置于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的中小型调蓄设施等。比如,将更多的硬质地面改成吸水材料,树穴设置成便于让雨水渗入土壤的形状等,通过这些细节的持续改进,逐步提升海绵城市功能。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防汛来说至关重要。但作为一种先进理念和系统工程,其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除了排水,还涉及规划、建设等多个问题,可能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在全市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防汛体系必将日益坚固,守护人民安居乐业,无惧风雨。

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7-07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