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果洛,绿草如茵,牛羊遍野,高原上生机盎然。这是当地最好的时节。
“年保玉则的风,在轻轻地呼唤,你张开着怀抱,让我们沐浴阳光……”傍晚,久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音乐室内,传来了学子自弹自唱校歌《神山的花园》的旋律。这首歌的作曲是赵兴洲,他另一个身份是援青教师。59岁的他,在即将退休之时,选择初上高原,看看那里的孩子们需要什么。
从接机到报到,一路上谁都没有想到,来高原支教的会是这样一位“老”师。几堂课下来,赵兴洲发现,久治的孩子们音乐天赋极高,但因为从未上过音乐课,乐理基础知识一片空白,学校的乐器房更是摆满了闲置的乐器。看着少了配件的乐器,或是由于缺乏维护而断了的琴弦,赵兴洲独自一人把乐器修理了一遍,并暗下决心:这里的孩子不能没有音乐!
孩子们的进步,令赵兴洲的高原反应也在不知不觉中消散。如今,他每周要上10多节课,午休时间、晚饭时间、双休日,久治的师生们都离不开这位“老”师。
赵兴洲也爱上了高原,“一年期满后,只要组织允许、久治需要,我也愿意陪孩子们继续圆梦。”
教育援青,不仅有情感交融,更有力度支撑。
2019年7月,拥有43年历史的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迎来了上海新一批援青教师。这是上海第一次“组团式”教育援青的尝试。
作为团队成员之一,黄小亮担任果洛教育局副局长和民族高中校长。“固本培基、立柱架梁”,是他口中的教育援青思路。
在“组团式”队伍中,援青教师仅有4位,他们该如何撬动整个学校,乃至果洛州教育水平的提升呢?黄小亮下了一番功夫:三位骨干教师分别安排在三个年级,同时根据个人工作经历和专长,丁志伟任校长助理、张成钢和陈佳阳分别任教务处副主任和教研室副主任,一起参与学校管理。
由于小学、初中阶段缺乏系统性培养,当地学生的数学基础尤其薄弱,无论是运算能力还是逻辑思维都较为欠缺。面对这样的现实,丁志伟不断告诫自己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一点”,放慢课堂节奏,设计更多的“阶梯”引导学生,用正向激励搭建“信心之塔”。
有一位叫索合萨扬拉的学生,曾当面对丁志伟说:“老师,我不想学,你讲100遍我也听不懂。”丁志伟告诉他:“那我就讲101遍、102遍……直到你弄懂为止。”几个月后,这位“讲100遍也听不懂的学生”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90后教师陈佳阳,在团队中领衔教研工作。搞教研,就必须要申报课题,可这对当地教师来说都是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当地教师对陈佳阳提出质疑:“我们平时工作已经很忙了,连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到,如今又要多一件烦心事”……
陈佳阳拿出了教学生的耐心劲,一次次地跟当地教师宣传申报益处。他还同援青教师团队一起开展专项培训。几番坚持下来,当地教师申报课题的积极性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