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寒假一别,半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线上线下再相聚,却是和同学们道别的时刻。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本应充满朗朗书声和青春身影的校园空了,我们的国家受到严峻的考验。欣慰的是,在这场考验中,上外师生正一起书写着历史:
一如70年前上外建校初期同学们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一样,我们很多老师和同学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奋斗在抗疫的第一线。刚才毕业生代表孙峻梓同学就在两个多月里,在湖北老家背负50斤消毒设备爬楼帮助百户人家。他说得很好:面对疫情,挑战前所未有,许多事不知道怎么办,“没有现成的答案,那我就自己去找出答案”,正如他所说,“上外人的志向不在口号中,而是在祖国呼唤时的行动中”。
疫情期间,我们千余名师生投入抗疫活动,用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架起全球抗疫的一座座桥梁——他们或用多种语言翻译防疫物资往来文件和各类政府新闻发布文稿,或是用多种语言翻译我国抗疫方案去支援他国抗疫,或是在边境边关协助防控疫情。这就是上外人的担当,在国家和人类的危机时刻,勇敢地往前,投入一场空前的战斗,用专业的能力完成一项项艰巨的任务,用生命感受着生命的意义,用奉献体验着人人相助的博爱,用可歌可泣的事迹书写着人生珍贵的时刻。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你们这一届毕业,注定与众不同。
2020届毕业的每位同学都有着难忘的经历,如教育技术专业的同学们,你们曾不舍昼夜,为全校网课做出了自己的专业贡献;你们当中有13名同学投笔从戎,15名同学即将踏上研究生支教团之路。对你们每一位的成长和成就,我和老师们都非常骄傲,向你们致以热烈祝贺。
你们这一届毕业,也让大家格外揪心。上外毕业生对未来总是充满信心,今年的疫情却让未来有些不确定。一些同学准备留学深造的计划被暂时搁置,还有一些到国际企业工作的约定因企业困难被暂缓,至今还有一些同学和家长在为就业和下一步的发展而焦虑。我知道,此刻,同学们更关注未来怎么样,下一步该怎么走。
本科同学四年前入校的时候,我给大家上过“第一课”,和研究生同学我也多有交流,今天,在毕业告别的时刻,让我再唠叨几句吧,算是临别赠言。
一是心中有国,胸怀天下。进了上外,就注定要志在四方,行走天下,无论何处何时,家国情怀都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给了我们生命,国赋予了我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广阔天地。在一个越来越由国家利益边界划分的世界里,每一个人的人文情怀早已不再是乌托邦式的无边无际。一个没有国本情怀的人终将是无家可归的灵魂。这当然不是狭隘,我们深知混淆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边界,会让我们迷失行动的方向。
半年来我们的师生们编译撰写上千篇有关各国疫情动态和分析的文章,上外的声音和贡献四面八方,这点点滴滴也正是我们上外人的为国担当。全球疫情蔓延,各国防疫物资匮乏的时刻,很多上外师生向国外捐赠防疫物品。国际快递业务柜台前排起了长队,人们对异国他乡的困苦感同身受。一包包口罩,一件件防护衣默默地体现着“天下为公、四海一家”的情怀。
二是“语”众不同,学无止境。走出上外,还要不断磨练提升话语能力,为国家立言,为人生守安身之本。同学们,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你们在专业上都各有所长,一定能各有建树。我想说得是,语言展现着人生和国情,母校给了我们大家沟通不同语言的能力,上外人因此就多一层善解人意,也更了解不同的国情。沟通世界有我们,让世界了解中国也有我们,中国发展的速度与世界认知中国程度之间的差距需要我们去弥补,该为国立言时,上外人大有作为。国际间,我们常常不乏话语权利,但更需要的是话语能力,这越来越成为国家和我们每个人的核心能力,这也是上外人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三是独立思考,把握人生。走向社会,继续增强自己驾驭数字时代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观点,坚守理性。信息社会,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所谓“后真相时代”无处不在考验着每个人的理性,信什么话和说什么话越来越成问题了,语言学越来越具有了人生的意义。不要仅仅用眼睛浏览,用手指转发,要拒绝没有经过大脑辨识过的话语。应该有高的道德要求,但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才独居道德高地,把问题和责任一股脑推给外在的因素,怨天尤人。须知,环境就是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环境和道德的镜像。抱怨成就不了梦想,期待美好的环境就要从我们自己开始。
同学们,“为国担当”“天下己任”“人文情怀”,这既是说的,也更是做的。只有付诸实践,宏大的叙事才有意义,伟大的梦想才能实现,期待的美好才能出现!事在人为,为仁由己。就要告别了,母校会永远关注着你们、祝福你们。再次让我代表学校、代表你们的老师们、代表李岩松校长祝同学们健康平安,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