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六岁作家马识途封笔之作《夜谭续记》出版-LMLPHP

近日,随着新作《夜谭续记》出版,106岁高龄的四川作家马识途写下一封深情的“封笔告白”,附诗《自述》《自况》《自得》《自珍》《自惭》五首,引发文坛广泛关注。

“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马老,这位老共产党员,如今已经106岁了,他一路革命,保家卫国,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同时,又是写作者。”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阿来感慨。自1935年执笔,马识途80余年的创作生涯,记录并再现了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画卷,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夜谭十记》续作,《夜谭续记》仍援原例——四川十来个科员公余之暇,相聚蜗居,饮茶闲谈,摆龙门阵,以消永夜,以四川人特有之方言土语,幽默诙谐之谈风,闲话四川之俚俗民风及千奇百怪之逸闻趣事。人生百年,初心未改,《夜谭续记》何尝不是马识途为文学人生交上的压轴答卷。

不忘“夜谭文学”约定,接续方言乡土叙事

“夜谭”系列源于一段文坛约定——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韦君宜向马识途邀约创作,用文字记录其“亲历或见闻过的许多奇人异事”,最后促成《夜谭十记》,1983年初版印了20万册。2010年,书中《盗官记》一章曾被导演姜文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而广为人知。

“她(韦君宜)知道我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经以各种身份为职业掩护,和社会的三教九流多有接触,她说《夜谭十记》出版后反应很好,你不如把你脑子里还存有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拿出来,就用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十日谈》那样的格式,搞一个‘夜谭文学系列’。”马识途念念不忘跟韦君宜的约定,笔耕不辍,以百年人生的丰富经历为底色,写成27万字《夜谭续记》,以幽默轻松的笔调,给读者交代了一番书中角色继续“摆龙门阵”的缘由。

创作过程中,年事已高加上顽疾干扰,时间捉襟见肘,但马识途并未忘记诺言,没贻误创作节奏。“家里人为我的病情担忧之际,我却想起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这激励了我,我也要发愤而作。”谈及新作,他津津乐道:“新书结构跟《夜谭十记》是一样的。还是十个人,组织了一个龙门阵茶会。大家在一块喝茶,抓阄,谁捻到一个,谁就先讲一个故事……讲过去的奇闻轶事,算是比较耐看吧。”

一百零六岁作家马识途封笔之作《夜谭续记》出版-LMLPHP

∧电影《让子弹飞》剧照

23岁入党改名,“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身兼革命家与文学家双重身份,曾冒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工作,马识途笔下的不少故事都有真实原型,他陆续创作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1938年入党时,23周岁的他把原名马千木改为“马识途”,取“觅得正确道路、老马识途”之意。自传《百岁拾忆》曾袒露心迹:“从入党的这天起,我改名了。我以为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老马识途了。”

“我决不会就此向病魔投降,要和它抢时间,完成书稿的创作。我让子女把稿纸带到医院继续写作,出院后我也是一面积极治疗,一面坚持写作。医院的医生护士认为我得了这么危险的病却满不在乎,还奋力写作,真是怪人。”马识途曾对朋友说过,他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就是要和病魔战斗到底,正像当年作地下革命斗争一样不畏死。他在诗歌《自惭》里写下心愿:若得二岁兮天假我,百龄党庆兮曷能圆。

07-09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