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的艺术市场有点冷清,原本应是全球艺术品藏家和经销商云集的6月盛事——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今年因疫情之故推迟至9月,后又被宣布取消。自1970年三位巴塞尔艺廊商人恩斯特·贝耶勒(Ernst Beyeler)、特鲁·布鲁克纳(Trudi Bruckner)和巴尔兹·希尔特(Balz Hilt)筹办首个国际艺术展会以来,经过50年发展,巴塞尔艺术展已经成为具有“世界艺术风向标”美誉的顶级国际艺术博览会。50周年纪念展览由不受实体空间约束的“线上展厅”替代,200多家来自全球的画廊在线展出了精彩作品。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极大改变了各领域既有的运行方式,这一变化在艺术陈列展览、艺术品销售等领域也十分显著。过去三个月里,虽然物理空间中的各种展览都按下了暂停键,但许多画廊审时度势,加快了建设网络展陈空间的步伐。这也使得“云上巴塞尔展会”能够顺利举行。多年来,各大画廊苦于有限的展会空间,不得不精选展品,一些体积庞大的艺术品、复杂的声光电装置、不易搬动的户外雕塑等,往往无缘参展。因此,一个供全球公众进入的网上虚拟展览空间,对很多画廊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转折,切实缩小了公众与艺术品之间的距离。而西方艺术界相对陌生的东亚、东南亚和中东的艺术品也有了更多亮相机会。画廊是什么?艺博会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在疫情后引发诸多思考。无独有偶,The Nation杂志7月初也发表了艺术评论家巴里·施瓦布斯基(Barry Schwabsky)的文章,探讨疫情之后画廊和艺博会的未来走向。文中谈到,早在疫情之前,画廊和艺博会共生共荣的传统形式就已经受到挑战,艺博会的兴起增加了画廊的经营成本,也消解了艺术家和实体画廊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展会也强化了艺术圈内的头部效应,造成赢家通吃而其他艺术家泯然众人的不公平现状。“艺术中往往包含着人类对看似理所当然的习惯的重新审视。不妨趁此机会,画廊和艺术家都重新思考自身的文化责任和对彼此的期待。”
题图选自巴塞尔艺术展官网,见Chambers Fine Art画廊
来源:综合自Art Basel、The 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