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编号0000001,上海高校2020届首份就业协议的签署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博士毕业生高娇,即将奔赴祖国西部,一圆自己的国防强国梦。她将在“两弹一勋”元勋于敏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和化学研究所,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谈及为何放弃不少薪资优渥的工作,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国防建设者,她年轻清秀的面庞神采飞扬:“一棵大树俯身而卧的地方,正在长出一片森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自己能够为这片森林增添一份绿。”
学霸也曾“灰头土脸”,跟车间工人师傅一起工作
今年博士毕业的高娇,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和“学术明星”,已发表多篇第一作者的SCI论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了四项国家专利、两次学术报告荣获全国大学生科研比赛最高奖……而高娇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也曾“灰头土脸”地在工厂车间埋头钻研。为了搭建实验台和完成相应的测试,她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厂,拿着扳手在车间跟工人师傅一起工作。
“我曾一周以上得不到实验结果,那时真的压力山大。”为此,她给自己写下了座右铭“学得到东西的事情是锻炼,学不到的是磨练”。
刚入学时,面对自己身边的“高手们”高娇其实很不自信,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了她学术生涯最重要的转折点。
高娇(中)和队友们斩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特等奖。
三年前,她抱着学习与锻炼的态度报名了这项大赛,早期出乎意料的顺利让她慢慢地找到了信心。高娇和同学苏泽炜、李福气一起开展的《发动机尾气余热驱动的冷藏车吸附式制冷系统》项目,通过对发动机尾气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将冷藏车制冷系统运行成本降低至几乎为零,实现节能减排。
但随着比赛的推进,项目进度成了最大压力。“从研一下学期开始到研二一整年,超长的比赛周期、一次次的筛选与答辩,再加上并不顺利的科研任务,让我的压力值逼近极点。”她说。
系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决赛的前一天,用于展示的冷藏车却无法正常运行。高娇和队友连夜调试,更换零部件。因为受场地限制,车辆不能在决赛现场行驶,晚上等所有队伍走后,她和队友一起拿着手电用“电加热模拟发动机尾气”作为驱动热源继续调试。调试完成已是晚上十点,再开始讨论展板修改细节,熟悉讲稿和重要的实验数据,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两三小时。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承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终,高娇和队友们顺利闯过全国总决赛,斩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能源化工组的最高奖特等奖。“这让我感到努力与汗水得到肯定。回首时,我惊喜地发现自己不再担忧未来,因为已有充足的信心迎接挑战。”此后,高娇多次在全国大赛、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放弃优渥薪资,投身祖国西部国防建设
临近毕业,高娇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选择更优渥条件工作的机会,坚定地向从事国防建设的中物院投出简历。“去年在学校的秋招国防科技招聘周,一看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宣传册上 ‘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几个大字,我就深深地感到,无论从工作性质还是地点,都是我的最佳选择。”她说,“这也是我作为学生党员标兵,践行‘青春与祖国同行’的最好体现。”
高娇的选择并非凭空而来。她在校期间担任学院的党支部副书记,天生热心肠的她是身边同学的“知心姐姐”。她还是“交大冷暖”晚会和“交大冷暖”学术沙龙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科研学术之余,高娇也常常思考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作为一名来自祖国西南地区的大学生,我心中总是惦念着家乡,也希望能为家乡、为祖国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当中物院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招聘宣讲会时,坐在台下的高娇心潮澎湃:“中物院在我们西南人眼里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正是我心之所向。”
最终,在学校和学院的帮助之下,高娇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她说:“未来我一定全力以赴,或许个人的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做出什么特别大的贡献。但是,如果一群有能力改变的人,都愿意一起去西部,那么我相信,未来这片起伏的土地也能像平原地区一样结出丰硕的果实。”